(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學校 安徽合肥 230011)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是未來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未來社會中,教育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在教育要面向未來中,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首先,學校教育發展也是可持續發展,既有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的含義,又有自身內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學物理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科學素質的養成,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從物理教學的“圍城”中走出來,站在新世紀的高度,用新世紀教育的觀點,積極構建適應和推進新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努力探索中學物理教學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效途徑。
在尋求中學物理教學健康協調持續發展的途徑時,就教材、教師、教法三要素而言,如果不協調,不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就會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受到影響。[1]
上世紀我們總體上還是使用統一教材。由于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各省各自治區之間的經濟、文化、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多民族國家,這一統一,就很難體現“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并為社會發展服務”這一教育規律,城市學生學“鍘刀”,山區孩子學“起重機”,規定實驗多、操作實驗少,甚至做哪幾個實驗,全國都要統一等諸如此類教材,怎能讓“跨世紀人才”適應當地經濟建設需求,要使中學物理教學生機勃勃,能適用21世紀社會發展變化,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改革,充實具有新時代性的物理新內容、新技術。如日本為防范自然災害在中小學開設“安全避難訓練課”,它的依據是,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地處環太平洋帶,這地帶正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接地帶,環太平洋地帶的火山、地震、海嘯多,因此,日本是這三大自然災害的多發國,這是日本國情!實踐證明,這課程的改革是成功的。我們在教學調研中,發現多數學生對“光導纖維”“超導體”等已“古老”的技術材料一無所知,整天沉默在“講、考、評、再講、再考、再評”的“無限循環”教學活動中,結果造成1/3學生死讀、1/3學生苦讀、1/3學生陪讀的悲慘局面。
新世紀的到來,教育也邁上一個新階段。這其中就對教材進行了改革,在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下,編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教材,部分省、市、自治區還在這一統一要求下,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編寫了補充或鄉土教材。這樣一來,教師手頭有了不同類型的版本的教材可供學習參考,從而取長補短,對教材合理地、科學地增刪取舍。其實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足,教師手中有平行水平幾套不同的教材,教師如能博采眾長,海納百川,不是使教學更有活力嗎?
任何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教育改革最后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對物理教師本身來說,首先要讓自己定位在“終身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上,必須把其不斷學習與研究的過程傳授給學生。科技的方針,市場的開放,常常是教師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教師認知水平落后于學生,要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辦法就是實施教師的終身進修計劃和技法、保持自我學習、不斷探索的欲望,在教材和設備確定以后,教師就是決定因素。
(1)中學物理教師必須能從教材這個“圍城”里走出來,運用新世紀教育的觀點去領會教材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把握編者的意圖,真正做到把教材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后再把自己對教材所理解的思想、觀點、方法融合在一起,這樣“燒出來的菜”必定是“色、香、味、形”一應俱全,學生“吃”得香,易“消化吸收”,從而“營養豐富,健康成長”。
(2)中學物理教師必須文理兼通。未來的學校和教育的質量、人才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如果教師不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二者代表不同的、相互補充的思考模式,必將有損于自身的發展,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中學物理學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科學思想,教師若能很好地挖掘整理,做到為我所用,有機地滲透到物理教學活動之中,這不僅能活躍物理教學氣氛,而且還能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廣大物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當地文化教育和社會經濟背景,著重研究學生認知心理活動過程,如何使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德國教育家永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一定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收到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成功的物理教育應為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而乏味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當學生未能取得優異成績,問題不在學生,更不在學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教師未能提供適合學生各自特點所需要的教學幫助,因此,值得注意的是:<1>根據心理疲倦理論,一種好的方法不能對同一教學對象長期使用,因學生的疲倦心理,其效果會隨使用頻率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就是成功的教法還是要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加強研究,不斷創新。<2>失敗的教訓是財富。重視教訓比重視成功的經驗要重要,這不僅意味著“思變”,而且還充分體現探索解決問題的創造意識,只有不斷地在經驗上“變化”,在教訓中找原因,探索新的成功途徑,物理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為了能使中學物理教學可持續發展,教師、教材、教法三要素的協調是基礎,其中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中學物理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站在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全面審視和反思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明確努力方向和任務,有計劃、有重點地完善提高自己?!巴衅鹈魈斓奶枴?,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為之不懈努力,永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