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第二小學 黑龍江牡丹江 157199)
識字時只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漢字的構字規律和教學規律,采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喜歡識字,并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才能把學過的字扎實地記在腦子里。
教師要想把漢字教好,首先必須要了解漢字,熟悉漢字構字特點。漢字雖然依存于漢語,但作為一種符號體系,它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也就是它的構字理據,簡稱字理。了解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再來教學,就容易的多了。
教材中有很多字是象形字,對于象形字的教學,我們應該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點,用圖畫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義,記憶字形。如教學“傘”字,通常我們是讓學生觀察這個字有幾畫,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每一筆是什么,然后教師一筆一筆教,學生一筆一筆跟著寫,會寫了之后再多寫幾個。幾乎在學習這種字形簡單的象形字時我們都是按這種方法教學的,可這種方法識字,識字方法單一,主要是機械識記,對學生記住字形幫助不大,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能考慮生字本身的特點、結構意義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傘”是象形字,我們可以這樣教。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傘”字的樣子與我們用的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會說上面的“人”字像傘布,像打開的傘,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畫出傘的形狀來,讓學生仔細觀察畫出的傘,再把圖與字結合起來,告訴學生這就是象形字,看到這個“傘”字,就能聯想到傘的樣子,這樣識字就輕松多了。
這樣的識字教學兼顧了漢字的音形義,抓住了漢字本身的構字特點,直觀形象,不是無意義的機械識字,而是理解性記憶,只有理解性記憶才能在孩子的頭腦中長期保存,烙下文化的印記。
以往教學時,我們只注意對字形結構的分析,并不重視字義的理解。其實,有些字我們當老師的也不是完全知道這個字的來龍去脈,當然,也就沒辦法給學生分析點撥,學生也就無法形象地理解記憶了。
會意字是合體字,所以,一定要注意分析字形結構及其意義。例如:教學“牧”字,就要引導學生弄清楚左右兩個部分的意思。在分析字形結構的同時指導理解字義,追問“問什么‘牧’字是一個‘牛’和一個‘攵’組成的?重點是理解‘攵’。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對于會意字,能夠悟出其構字原理,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我們所學的生字中形聲字有很多,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識記這些字,在教學形聲字時,要利用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讓學生形音、形意相聯系,理解字義。要想更好地記住形聲字,最好能讓學生對漢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義有所了解,也就是看到帶這些偏旁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斷出其與什么有關,如“扌”與手有關,“足”字旁與腳有關等等。
遵循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教學,是識字的有效途徑,它既生動直觀有趣,又能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識字時,我們也可以遵循漢字的教學規律,采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喜歡識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導入語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很快進入活動狀態中,如,創設“漢字王國”“識字列車”“摘蘋果”等情境,讓每一個字成為“字寶寶”,學生會和這些字寶寶交朋友,做游戲,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學會了生字。
識字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我們平時也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比一比”等方法來識字。其實,我們也可以創新識字方法,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編兒歌”“猜字謎”“換衣服”等。如教學“碧”字,就可以編兒歌, “左邊一個王老頭,右邊一個白老頭。兩人同坐大石頭,碧波蕩漾樂心頭”。順口易記的歌訣,往往使人終生難忘。學習“器”,可以編字謎“上面兩個口,下面兩個口,中間臥著一條狗。”讓學生猜字謎,并鼓勵學生自己編字謎,加深對字的理解和記憶。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在識字過程中,師生共同探索創造各種有趣的識字方法,會讓識字過程變得輕松快樂。
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只有及時復習鞏固,才能收到整體成果。因此,可以設計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識字游戲,鞏固識字成果。
在學完生字后,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把本節課學的字按結構拆開,分到學生手里,一生舉起字的部件找朋友,如果哪個學生手里拿的部件能和這個部件組成一個新字,那么就找到了好朋友。如“梅”字,一生手里拿寫著“木”的卡片喊道:“我是‘木’,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每”字卡片的同學站起來說:“我是‘每’,你的朋友在這里。”然后兩人走到一起,舉起組合的字“梅”齊說三遍。
“打電話”的游戲也深受學生喜歡:“叮鈴鈴,叮鈴鈴……”“——喂,請問你是誰?”“——我是‘湖’,湖水的湖。”“——湖水的湖在這里”,學生找到“湖”這個字卡舉起來給老師看。
在游戲中,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鞏固了所學生字。
“摘”字,學生易把右半部分錯寫成“商”。教學時,我啟發學生說:“我們用手可以摘什么?”生答:“摘蘋果”、“摘桃子”、“摘梨”。于是我又問:“桃子、蘋果、梨的形狀像‘摘’字的哪個部分?”學生認真觀察后說:“像‘摘’字右半部分下面那個‘古’字。”這樣一來,很少再有學生把“摘”字寫錯了。
漢字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識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遵循規律,掌握漢字的特點識字,既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漢字的形態美,體會漢字無窮的樂趣,由衷地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