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縣第二中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變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生物教學實施指南》一書中也明確指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生物學科教育模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學科教育領域已開始應用,使信息技術與生物教育實現了逐漸整合”。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是當前生物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1]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手段和藝術手法,創設情知交融的科學意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進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開對知識的探索。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生動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萬態、變化莫測的生物世界。中學生,特別是城市中的中學生,和自然界的接觸很少,對自然界的生物和大自然的狀況了解很少。因此,在課堂上很難讓學生對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環境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虛擬現實,結合動畫、圖片、視頻剪輯等,就可以生動地向學生展現生動、美妙的生物世界。[2]
“減數分裂和生殖細胞的形成”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五章的重點內容,也是第一冊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整個高中階段的生物教材的重點內容。他又是一個難點內容。整個過程抽象、復雜,看不見、摸不著,學生難以理解。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模擬此過程,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正在向宏觀和微兩個觀方向縱深研究,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微觀世界尤其是微觀世界的動態變化卻顯得無能為力。比如,細胞本身很微小,要搞清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減數分裂和生殖細胞的形成”教學中,首先,展示出“受精作用”的視頻資料,用真實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展示用Flash制作的“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動畫課件。使學生仿佛親臨微觀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中學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既有宏觀世界的又有微觀世界的,其空間跨度很大。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擺脫空間的限制,將生物的微觀世界放大再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帶進生物的微觀世界。
在生物學科中有一些知識內容全過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縮短其過程,使學生可以在一分鐘之內甚至幾秒的時間內就可以看到其全過程。
在水分代謝部分,用滲透裝置演示滲透作用的實驗中,要想看到長頸漏斗中液面升高的情況,需要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在課堂上做次演示實驗,由于耗時太長造成與教師的講課內容脫節,同時又由于長頸漏斗很細,上升的液面讓學生很難看清。用Flash做成動畫,可以使此實驗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完成,而且還可以演示出半透膜兩側水分子通過膜的情況,使學生對滲透作用的過程一目了然。形象、直觀、省時,而且和教師的講課的內容配合得非常緊密。
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給學生的是具體的感性材料,這對于學生的記憶是有很大幫助的。一般說來,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識記,看過的東西印象深刻,有趣的東西容易保持,經過多種器官得來的材料會牢牢地保持在記憶里。據研究,人們從聽覺獲得的信息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信息能記憶25%,如果把視、聽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信息可達65%。而以視、聽為主體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的多種器官協同活動,對增強記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顧實際教學需要,盲目使用多媒體,并且用多媒體技術替代了所有其它的經典手段,把所有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等全部用多媒體手段來再現,讓多媒體充當“現代的黑板”,一番狂轟爛炸下來,課堂上看似熱鬧,而該留在學生大腦中的知識體系并沒有構建起來。其實,在教學中如果能將傳統的和現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多媒體使用的同時,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識點,教師若能在黑板上進行書寫,它不僅能突出教學的重點、關鍵,解決教學難點,而且還有加強學生記憶、增強化語言效果的作用。所以傳統的和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才能建構適應學生發展、適應未來需要的教學模式。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科學,在新課程理念中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實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去。多媒體雖然可以模擬一些實驗現象,如展現變形蟲的運動、攝食之類的活動,但學生沒有親自實踐操作,就無法理解科學探究的艱難,無法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科學家怎樣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來解決問題,并且也無法感受到實驗或實習過程中師生的情感交流。所以我們說多媒體操作決不能代替學生的實踐活動。
總之,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它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模式。每一個置身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很好的掌握、恰當的運用這種先進教學媒體,用教師自身對生命、對大自然、對生命科學的熱愛之情,來喚起更多的學生對生命科學崇尚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