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玲
摘要:中國夢具有磅礴的正能量,能夠調動起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中國夢調動大學生的正能量,使他們形成符合當今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充分發揮中國夢正能量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的合力作用。
關鍵詞:中國夢 正能量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140-03
正能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調動人主觀能動性中積極作用的一種全新表述形式。正能量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發揮積極能動作用原理的表現。“正能量”是量子力學中的概念,上升為意識形態建設領域用來表達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表現積極向上生活態度動力來源的語言承載,被定義為一種正確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觀念導向以及前進動力。“正能量”一詞以其精練的語言形式,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高度契合了信息生產力與新媒體條件下語言文化傳播的需求,在主流輿論平臺以及微博等自媒體傳播工具上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如今“正能量”這一詞匯已經深入人心。總之,“正能量”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發揮了促進社會存在發展的積極社會意識作用,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并促進其前進的現實精神能動反映。
“中國夢”自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2 年 11 月提出以來,所具有的正能量作用在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實踐中得到了證明,其思想內涵的正能量功能不斷得以被認識和發現,對中國夢正能量的解讀也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中國夢”把個人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結合起來,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而平等地發展,得到可以共享與出彩的機會。中國夢的正能量功能是為實現中國夢激發每個中國人為之不懈努力的力量的釋放,中國夢的正能量作用提供了中華民族千年夢想當下實現的動力來源和路徑指南,并作為社會的共同理想激勵人們為理想變為現實而不斷奮斗。中國夢的正能量能夠激勵人們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積極方面,化解其消極方面,提供了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精神動力,并通過社會共同理想與個人價值的統一實現了國家和社會發展民族能量的匯集與調動。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中國夢激發大學生的正能量,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轉變被動思想,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使大學生能夠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出發,用理論聯系自身實際,積極主動地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達到調動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預防化解可能的消極影響,并促進創造和產品需求與服務需求相匹配的可物化的社會領域的生產成果。
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調動大學生正能量的過程。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形成符合當今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中,要想使大學生明確自身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就要善于發揮中國夢的正能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發揮中國夢正能量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的合力作用。所以,在中國夢視域下研究對大學生的正能量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正能量教育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正能量教育問題研究是以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的中國夢理論為中心,細致探究中國夢正能量對大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作用。關于中國夢正能量的宣傳與教育,從狹義上可以促進大學生個體思想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廣義上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體現中國夢理論的全面屬性。因此研究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正能量教育問題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從實踐意義的角度看,通過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的正能量教育和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深刻的思辨能力,而且可以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大學生世界觀認知體系的完善,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使大學生最終達到社會共同理想與個人價值的統一與實現。
一、中國夢正能量教育的相關概念
正能量可以理解為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的社會意識,是符合生產力發展的現實反映。正能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調動人主觀能動性中積極作用的一種全新表述形式。正能量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發揮積極能動作用原理的表現。總之,“正能量”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發揮了促進社會存在發展的積極社會意識的作用,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并促進其前進的現實精神能動反映。正能量應符合以下三個特征:第一,應是積極的、正向的;第二,具有一種推動作用;第三,應該符合主流的意識形態。
正能量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思想觀念方法,充分調動人們主觀能動作用,使人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正確處理矛盾,符合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正能量教育就是通過如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正能量的社會意識,對人們施加一定影響,使人們逐步形成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大學生正能量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轉變被動思想,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大學生正能量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出發,用理論聯系自身實際,積極主動地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通過調動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預防化解可能的消極影響,并促進創造和產品需求與服務需求相匹配的可物化的社會領域的生產成果。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正能量教育能夠激勵大學生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觀念的正確定義、引導與完善出發,實現正確思想與物質創造的同步發展。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達到社會共同理想與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調動正能量的過程,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正能量教育就是以中國夢為正能量教育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正能量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夢理論與實踐所反映的思想和行為的新境界。中國夢視域下的大學生正能量教育立足培養學生在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過程中以正能量為行為動力,成為符合新時代標準的人才,使大學生能夠在我國跨越中等和高等發達國家的發展目標過程中,獲得支持國家目標實現所需的能量。這需要從全面發展的角度提升大學生的世界觀認知水平,使大學生具備在指向現實中國夢目標的過程中正確認識發展中矛盾的真實把握能力。從而具備能夠在國際國內的矛盾和實踐考驗中立于不敗之地和取得不斷勝利的素質和能力。這不僅需要戰勝左右的極端主義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誤導,還需要善于識別錯綜復雜的經濟政治文化形勢,能夠把國家宏觀中國夢目標落實為自我價值實現的個人目標,并通過提供優質的物質產品創造和精神產品創造加以實現。
二、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正能量教育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逐漸的繁榮富強,中國人民渴望民族復興的夢想也逐漸蘇醒,都盼望中國成為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泱泱大國。事實上,相較于其他歷史時期而言,當今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這個目標,也更有能力去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當今大學生將全程參與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奮斗過程,對大學生進行主旋律的正能量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就顯得尤為必要。在中國夢視域下對大學生進行正能量教育,不僅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更是培養大學生正確處理和把握矛盾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需求,在實現個人理想追求的同時,也為實現社會共同理想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正確理解和踐行中國夢
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正能量教育,首先就要讓大學生在知識層面上正確認識中國夢,進而在觀念上理解和接受中國夢。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藍圖。廣義上的中國夢是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狹義上的中國夢是指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而平等地發展,可以共享出彩的機會,可以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夢所具有的磅礴正能量決定了中國夢的內涵思想是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支撐。具體到大學生來說,中國夢鼓勵大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勇氣和創造精神,去爭取一個美好的生活,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的人。要想使大學生主動承擔自身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就要讓大學生正確理解和主動接受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正能量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夢,將中國夢與個人發展聯系起來,最后能夠認同社會共同理想,并與個人的理想追求統一起來。在中國夢視域下對大學生進行正能量教育,不僅要把中國夢作為內在的精神動力,而且要運用中國夢正能量引導學生解放思想,轉變固有的思想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理論和物質的雙重創新。具備了先進思想的大學生利用自身優勢,把握機遇,借助各類實踐平臺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思考,提升認識水平和理論層次,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二)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生肩負著祖國未來發展和建設的使命,“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他們大部分是18至20多歲的青年,正處在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時期。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讓他們能夠明確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價值選擇,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那么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呢?習近平總書記說“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樹立這樣的目標才是正確的人生追求。但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學技術不斷革新的時代背景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思潮不斷滲透和侵襲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甚囂塵上,傳遞著歐美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音樂、電影、文學領一時風氣之先。多元文化的沖擊從各個方面影響著當代的年輕人,一些人對西方思想盲目推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景缺乏信心,對自身未來的發展也感到迷茫。中國夢的提出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當代大學生指明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中國夢內涵思想,用中國夢正能量激勵和感召大學生積極主動地響應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召喚,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將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結合起來,將個人理想的實現與社會共同理想的實現統一起來。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著與大學生現實生活與專業學習相脫節的情況,教育者普遍與大學生存在距離感,授課內容與方式單調乏味,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真正走入大學生的內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程度不斷增強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運用中國夢這個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思想內容,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結合新技術手段,優化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教學方法。課程內容結合熱點信息和專業學習,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政策與民生發展,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培養學生逐步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交流式的互動學習平臺,使課堂教學活動多元化、情景化和生動化,寓教于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尋。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推送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各項信息,使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