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霞
摘 要:教師在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對于塑造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想習慣、道德素質、人格品質的形成期,這些特質會影響學生日后的人生發展。因此,教師應當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思想狀態,給予學生充分地表揚和贊賞。從點滴細節抓起,大力宣揚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并且注重與家長的聯系,正確地引導家長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習慣。
關鍵詞:小學教師;德育教學;管理工作
教師應當從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這些優秀的品質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小學教師的德育教學,對學生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教師的德育工作應在學生純潔的心靈上種下愛與希望的種子,學生養成優秀的行為習慣,直至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開展德育教學的態度
(一)給予學生人文關懷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變化,為學生的成長負責。教師的良好修養能夠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優雅的談吐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的個人涵養對學生影響甚大。例如,教師在處理學生違紀問題時,采用訓斥和詰責的語氣,還是和煦、寬懷的態度。教師的表現不同,對于學生而言產生的影響也大相徑庭。不可否認,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無論是學生的性格、智力還是思維方式,都各有不同。這便需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因材施教,尤其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當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傳統美德
無論是《弟子規》還是《三字經》,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誠如《論語》中所講“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所以,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學應當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切實服務學生,使之更加清晰地認清自身存在的缺點,遵守社會和道德約束的基本要求。例如,學生處在小學階段,難免會與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此時教師會根據學生產生矛盾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進行說服教育,使學生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團結友善才是同學之間的相處之道。
二、進行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小處著手積善明德。教師開展德育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道德品質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的積淀。教師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學生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多走進教室,檢查學生的座位以及學生自己衛生情況,要求學生保證自己座位四周沒有垃圾,同時向學生講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學生從小處著手,并堅持不懈養成習慣,才能收到實際的德育效果。因為學生受到自身年齡的制約,上課時的自律性有待提高,并且極易受無關因素的影響。因此,應當不厭其煩,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說服教育。
(二)構建平臺修身養性。教師的德育工作同教學工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教師在自己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滲透德育的教學工作,更好地發揮德育“潤物無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授課時開展道德教學,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引出教師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思想品質提升。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述細心作業的重要性。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難免出錯,此時教師根據學生的錯誤抽出時間,增加專門的更正環節。指導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白自己錯誤的原因,并通過自己的演示,向學生傳遞嚴謹的作業態度。在教師講題的過程中,提問學生解答相似的問題,以此鍛煉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指點,在提升解題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改善自己做事急躁的狀況。
三、建立家校常態化聯系
(一)指導家長教育方法。作為孩子的首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極為巨大。因此,教師優化學生的德育教學環境,應當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教師指導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告知家長不應只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應建立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家庭環境。家長朋友應當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合理駕馭信息技術,幫助孩子從網絡信息中獲益,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的趨勢。家長自身也應當發揮表率作用,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心中的訴求,并通過有益的學習娛樂活動增進親子關系。
(二)溝通信息保駕護航。學生在成長階段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想要學生“成長無煩惱”,需要教師和家長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家長的問題及時向教師反映,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幫助計劃。同時教師的德育教學方法,也離不開家長朋友的密切配合。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兩部分,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同學校之間的溝通越頻繁,雙方的信息交流就會越順暢,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越有益。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切實提高自己德育工作的效果,需要給予學生人文關懷的同時教育學生學習傳統美德,指導學生從基本的小事做起、修身養性,最后建立家校常態化聯系,提高德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姚啟鳳.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效率的提高[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175-176.
[2]袁利平.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