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
摘 要:文章對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現狀及高校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高校;管理模式;創新路徑
1 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現狀
我們對高校教育教學進行管理基本上都是以單純的灌輸式為主,是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實施的方式。這是一種由教師唱主角,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對于教學活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應對考試。這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已經使學生們應有的想象能力受到了不應有的扼殺。盡管現在很多高校已經引進了許多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更新了教學軟件等大數據設備,但是具體教學時由教師主導整個課堂教學的局面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突出。所改變的不過是灌輸知識的具體形式,這種形式由過去的黑板式填鴨變成了現在的媒體式灌輸。形式雖然變化了,內容并沒有變化,其對教育效果的影響沒有根本性變化[1]。事實上,此種借助現代教學軟件及多媒體設施進行教學的方式,嚴格意義上講,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學本質上并不一致。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運用的范圍日趨拓展的情況下,囿于教學地點的局限,也受制于時間的束縛,教學活動將被以微課、慕課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式所替代。這是由于此種方式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過多局限,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更多地體現了自由性和創新性,其成為主流的教學方式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在大數據背景之下,高校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傳統的理念正在受到顛覆性更新。高等學校及教師正在積極探索對數據的利用,通過對學生信息的把握,建立起極具個性的信息系統。進而使多樣化的教學氛圍被營造出來,建立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基礎之上的新的教學理念正在變成高校教育教學的實踐。
2 當前創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為創新高校管理提供現實依據
在推進實施高校管理過程中,教育決策起著先決性的作用。因為學校一切工作的開展都是由決策所決定的,所以決策就是方向,就是目標。以往的紙質媒介時代里,高校教育管理由于被許多無關的信息所影響,致使高校管理不僅缺少應有的客觀性,更缺少現實的有效性,這就使得教育管理在決策層面指導性嚴重欠缺。但是,正在到來的大數據時代與過去在收集與遴選數據的方式上進行比較,前者可以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這種處理方式可以將無關緊要的數據悉數剔除,進而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信息。憑借著云計算及現代網絡技術,可以將高校管理相關數據隨時通過網絡實現共享和傳輸。另外,還可以對相關的決策數據展開相應的整理、提取及分析工作。這將有助于管理模型的建立,也有助于管理者通過不同維度對各類信息進行及時把握[2]。此外,還可以對有可能存在的管理失誤情況進行預先研判,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和完善。作為學校的領導層,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最大程度上對教育管理進行規律性的探索和研究,這將使對高校的管理由以往的經驗導向向數據導向發展和邁進。
2.2 為創新教學理念提供動力支撐
因為應試教育對教育環境的影響,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沒有被激發出來。在中國國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這種現象已經日益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盡管在實踐中已經有很多的教育界同仁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但是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依然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在實踐中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效果。
我們在創新性實踐中并沒有實質性的結果,國家雖說已經明確提出對學生的差異化特征予以關注,并規定這是今后一段時間到21世紀末的教育教學重點,但是實際上執行得并不理想。當前高校在學生相關信息建設上還相對滯后,類似的學生興趣、風格及學習能力方面的信息并沒有建立起信息庫,也并沒有對信息體系進行科學有效的評估。這種情況就導致了高校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缺乏相應的依據,至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更無從談及了。大數據作為一種思維出現以后,其對學生日常的學習與行為能夠進行及時的、全面的觀察,并據此對數據進行深入而全方位的分析。這就為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潛在能力、學習特點等極具個性特點的數據創造了條件。如高校教師能夠充分利用這些體現個性特征的數據,對教育目標、方式、計劃進行確定,就會使教學工作更能彰顯出針對性,也就會使教學工作更能體現出創新性[3]。
3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路徑
3.1 自覺地樹立起大數據意識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高校的教育管理自然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加以推進實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時代發展的節拍相一致,否則就會與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要想更好地實施教育管理,就需要牢固地樹立起大數據的理念。理念的形成對實踐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正確的理念產生積極作用,而錯誤的理念自然會起反作用。所以,為了促進高校教育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就必須培育起正確的理念。
信息數據的產生源于網絡,特別是以手機為載體的網絡。現在手機已經普及,各種信息的涉獵已經極為容易。各種數據信息不斷出現,作為高校的領導者,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信息,要學會對數據信息的利用。通過篩選找到自己需要的網址,立足學生的實際,使學生的參與度不斷提升。同時,還可以在就業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為培養人才提供更適宜的路徑[4]。
3.2 精準地分析學生群體數據
在對學生各方面的數據進行精準把握的前提下,實施數據分析才具有一定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可以實現對學生群體特征進行判斷。因此,在之后的分析之中,就可以凸顯對這些數據的證明。無論是學生的個體也好,還是群體也罷,其根本在于對數據進行不斷挖掘。
而所謂對數據進行挖掘則是整合最原初的數據,并對其加以處理使之成為可以利用的信息。而信息是否有用就在于是否為研究者與管理者應用,以用度具體利用達到何種程度。而通過相關的模型進行分析,并于分析后憑借著可視化的相關技術,把相關的分析成果依據可以理解的方式向廣大的受眾加以展示。這樣一來,相關的管理疏漏與錯誤就可以及時得到改正,同時也可以對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加以改進[5]。
3.3 系統地強化學生事務管理
對學生相關事務的管理流程需要加以轉變,使對學生服務的模式加以創新,更要對大數據下的相關情況加以把握。通過對大數據的擴展和利用,使學生對戶籍管理自主性、重修與選課等得以實現。這樣對于學生對相關事務的辦理與查詢都變得相當容易。特別是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可以做到對相關的問題及時發現和及時加以解決,進而使辦事效率獲得相應的提升。在學生的教育管理實踐中,大數據可以促進私家信息資源的提供。此外,還可以使服務體現為一對一的方式。
作為教育工作者,掌握學生的信息著眼于宏觀到微觀層次,完成對今后的發展定位。同時,使預防性的教育由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具體的教育實踐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權力、確定流程、制定制度,更要確保各種路徑的暢通。其目的在于促進監控的動態化,比方實施實名搜索與登記等,以此促進對大數據的運用水平不斷提高[6]。
3.4 全面地打造制度平臺建設
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著自己特定的規矩,高校的教育管理同樣如此。所以,作為高等教育機構而言,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就顯得尤其必要。在現有的大數據時代下,對信息進行獲取可能會更加便捷。但是,同樣可以通過其他不同方式擷取于自己有益的各種信息。所以,從這個意義是講,必須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技術舉措上實施創新,才能確保信息的根本安全。這不但有助于作為管理者建構起相對完善的安保制度,而且還有助于高校各項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實施。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信息加以保護。比方,對于學生的通信自由及其他方面的權力,都要加以保護。當然,對于管理者對學生隱私權構成侵犯的現象自然在規避的范圍之內。特別是學生私人信息要確保不被他人盜取,以免對學生形成不利影響。另外,高校應該就何種組織、個人的信息進行挖掘需要予以明確。要對這處信息數據進行分析,要考慮到怎樣進行利用才不至于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另外,對于這些信息在什么條件下才可以公布要加以分析,以免產生不良后果[7]。
4 結語
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在對數據信息加以科學把握的同時,更應該以培育優秀人才為目標。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而言,加快同校的發展必須順應大數據時代的客觀要求。要努力提升對大數據時代的規律的了解,以此指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向前邁進。通過價值理性來實現對工具理性的推動,借此對大數據在管理和運用方面實現創新,以增強大數據在高校管理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范華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及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2):178-179.
[2]吳紅艷.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38.
[3]翟薇,李新,孔麗新.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6):17-18.
[4]彭富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檔案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優化[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24):215.
[5]孟繁雄.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J].科技經濟導刊,2018(16):114-115.
[6]吳錫.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檔案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優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131.
[7]吳謙益.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實現信息化的策略[J].藝術科技,2018(5):216-217.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path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Key words:big data; background;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