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茜
摘 要:文章以某年輕工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情況為切入點,描述了河北省輕工行業的企業信息化水平,圍繞提升企業管理模式,探索輕工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關鍵詞:輕工行業;信息化;評價;創新;競爭力
制造業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重塑競爭優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搶占產業制高點,加快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同時,企業不能一味追求IT功能的先進性,而應該把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和產品創新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文章以某年輕工行業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區域發展水平數據為樣本,摸清現狀和問題的同時,闡述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為輕工行業轉型升級尋求競爭力。
1 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創新驅動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由內部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帶動產品的創新。輕工行業通過在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業務環節中引入、深入應用數字化工具,發揮了數字化工具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效益,優化了企業的研發、生產、售后流程,提升了研發創新能力,推動了研發制造一體化,為形成一批優秀的工業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數據支撐。
從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引入數字化工具的程度來看,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是短板。如圖1所示,輕工行業在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主要環節引入數字化工具開展初級應用的企業占比依次為78.38%,55.86%,52.25%,52.25%,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環節的數字化工具引入比例偏低。設計環節數字化引入水平高,但深入應用的后勁不足,制約數字化工具效益的發揮,由于輕工行業以離散大批量類型的金屬制品業為主,加工方式紛繁復雜、個性化程度較強,涉及的數字化預裝配建模和數字化樣機的水平較高,且工序規程設計和工藝動態仿真等標準化程度低、復雜度高,限制了設計環節數字化工具深入應用。金屬制品業加工種類較多、設備技術單一且水平偏低,促使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環節引入數字化工具的企業比例不高。
輕工行業的數字化工具引入促進在各業務環節的規范化,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數字化工具的深入應用,在產品設計環節實現產品模塊化設計、預裝配模型建立、產品性能的數字化驗證和仿真分析等;在工藝設計環節的工藝過程動態仿真與優化;在生產制造環節加工、裝備、物流等全過程信息跟蹤與管控;在售后服務環節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平臺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體系等,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控,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2 整合供應鏈管理,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是企業生存之本,促使企業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輕工行業圍繞滄州肅寧皮革皮毛、保定白溝箱包、秦皇島山海關區金屬材料等主要產業集群,打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應用信息技術對供應鏈關鍵環節進行精細管理及模式創新,實現了精準采購、定制生產以及精準配送,為企業構建系統化、柔性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提供支撐。
企業供應鏈管理涉及原料采購、原材料庫存、生產管理、產成品庫存、產品銷售、產品配送等6個主要環節,各個單項環節的數字化是實現供應鏈集成管理及協同運作的重要基礎。如圖2所示,輕工行業供應鏈單項環節數字化普及率呈現中間低、兩端高的“微笑態勢”,處于供應鏈兩端的采購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及配送管理的數字化普及率已接近或超過65%,但供應鏈中間的生產管理環節的數字化普及率僅為53.03%,是供應鏈單項環節數字化普及率的薄弱環節。
輕工企業內部的供應鏈協同管控方案,一方面側重在原料采購和庫存管理等財務方面,另一方面側重銷售環節等人為方面,企業利用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經營管理軟件快速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解決了供應鏈人財物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采購、銷售、庫存等環節的數字化普及率隨之提升。輕工行業涉及子行業較多、類型多樣、生產環節復雜,導致生產管理復雜度較高、差異性較大,數字化程度的水平又受網絡基礎設施、底層生產設備、生產控制、資金投入等眾多因素影響,常用的成熟生產管理解決方案相對較少,嚴重阻礙了生產管理環節的數字化普及。
3 提升企業管控水平,優化資源配置
生產管理與控制是工業企業的核心關注點,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揮作用的重點領域。輕工企業為應對個性化需求、生產管理與制造過程復雜多變的市場特點,需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生產資源,提升生產資料利用效率,從而促進生產過程的精準化、柔性化、敏捷化。
從生產管理與控制的4個層級上來看,數字化普及水平整體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的特點。如圖3所示,輕工行業在底層裝備層和生產管理層的數字化普及率均在65%以上,過程控制層和制造執行層的數字化普及率則在60%以下,在實現PLC/DCS生產線等過程控制系統、作業模型、過程監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是生產管控的突破口。
針對輕工行業流程型企業,底層裝備層數字化水平的提升與底層裝備數控化率相關,企業可通過引入成熟的生產線或對已有設備進行數控化改造從而提高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而生產管理層可借助ERP在企業的個性化實施,提高生產管理層的數字化普及率。相對于底層裝備層和生產管理層,輕工行業的生產過程相對復雜、個性化程度高,導致生產作業現場相對難控制,涉及從原料到產成品的多工序間關聯自動控制,因此數字化水平提升更難。
4 深化精細管理,推動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企業迫切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精細化管控恰恰能夠有效發揮經營管理所面臨的問題。輕工行業為了應對個性化需求、降低成本、提升質量、減少能耗等問題,致力于信息技術在質量、財務等領域的數據利用和管理模式創新。
財務信息化管理程度由低到高可分為4個層級,分別是會計賬務管理、財務報表和財務分析、成本管理和預算管理,輕工行業在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深度應用方面尚顯不足。80.23%的輕工企業能夠利用信息系統不同程度地開展財務管理;其中,能夠利用系統實現會計賬務管理的企業相對較多,為34.46%的企業;實現成本管理和財務預算的企業相對較少,分別為10.17%和9.60%。從各層級的企業分布比例來看,實現成本管理的企業比例較實現報表分析的企業比例有明顯下降趨勢,說明大多數企業正處于向實現成本管理的過渡期,利用信息系統逐漸實現了財務報表和分析各項功能,成本信息化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有待加強。
輕工行業企業類型紛雜、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現狀,導致會計賬務與資金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水平參差不齊,財務的精細化管理程度差距較大。輕工行業通過加強單項應用環節中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促進財務與業務系統銜接,從業務系統直接獲取源頭數據,實現財務管理由原來的事后分析向事先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優化、全面成本預算等管理方式的變革。
5 加快工業電子商務發展,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發展工業電子商務,是培育平臺化服務新業態的重要內容。大中型輕工企業正逐步建立采購、銷售、服務平臺,將電子商務平臺向行業或區域平臺轉化,提升了供應鏈管理能力,創建服務的品牌化。
將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分別與采購電子商務和銷售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進行比較,隨著電子商務應用水平的提高,相應功能的企業占比亦提高;相同的電子商務水平,采購或銷售應用范圍越大企業占比越低。如圖4所示,大多數輕工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應用,網上詢報價功能基本實現,但在物流交互、電子銷售、在線客戶應答、客戶分析等方面應用效果尚不明顯,深度應用范圍有待擴展。輕工行業當年網上采購率為23.65%,高于網上銷售額率約為14個點。
輕工行業受企業規模小的影響,導致開放性的采購、銷售、服務平臺偏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應用范圍差異較大;同時,針對制造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快遞企業進行戰略投資領域的合作尚未形成,無法建立制造、營銷、物流等高效協同的生產流通一體化新生態。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Z].國務院,2015-05-19.
[2]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Z].國務院,2015-07-0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 young indus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describes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n the light industry of Hebei province, and explores the new growth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light industry by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light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