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標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因為生活化數學理念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對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高中歷史 生活化教學理念 運用
一、高中歷史教學的局限性
與其他學科不同,歷史學科非常嚴謹,所以學生在學習時要保持歷史的嚴肅性,掌握事件具體的發生的時間、過程和意義。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教師為了應試而教學。如在教授歷史事件時,他們只是按照固定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對這樣的教學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爭分奪秒地對學生講解考試的內容,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對歷史學習失去了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就不喜歡學習歷史了,這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非常不利,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還增強了學生的抵觸心理。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
生活化教學理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筆者針對具體的教學情況,提出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合理措施。
1.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于教學中,把自己的教學目標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歷史知識。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不僅要知道教什么,還要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2.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因為歷史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如果教師能夠使用貼合實際生活的語言,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教學語言能夠讓學生放下對教師的芥蒂,消除學生對歷史課程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及言談舉止都非常重要,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使用恰當的語言。我們都知道,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多,學生在面對各種知識時,難免抓不到重點,或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這時,教師可以使用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另外,教師可以把自己的閱歷及對生活的感悟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
如在教學《太平天國》時,除了講解課本上的歷史知識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洪秀全的個人故事,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詞義相近的網絡用語。這樣不僅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讓歷史學習更加輕松,讓學生覺得歷史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3.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教師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拉近自己和歷史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透過生活看到歷史的真實世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
如在教學《三國鼎立》時,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造成三國鼎立這種現象?”然后讓學生自行討論,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是因為發生了赤壁之戰,所以出現了三國鼎立的現象;有的學生認為造成三國鼎立的現象是因為隆中對;有的學生認為不要只看到這一現象,還要對這一現象進行具體分析,其中的情況非常復雜,有群雄割據,也有戰事的混亂,是地理、政治、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三國鼎立。師利用這種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引導學生深度探索問題,找到答案,并總結出得到的歷史教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生活化教學理念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歷史。把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也不是容易的,但筆者相信,經過教育人員的不懈努力,最終定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參考文獻:
[1]羅智.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7).
[2]趙欣麗.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
[3]馬有彪.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3).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