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農村中學體育課程當中,開展小班化體育教學符合當下的農村體育教學現狀,不僅能使體育課堂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還能對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起良好的鋪墊作用。進行小班化教學,學生的人數減少,他們在教學活動當中所占的空間、份額就會變大,體育課程能得到更好更有效實施。以足球教學為例,將班級小班化為幾個團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近,在培養學生個性、團隊協作等方面也能更好地進行把控。體育教師充分了解小班化體育教學的優勢和能動性,并施以一定策略,對中學體育乃至中學教育體系都有莫大意義。
在傳統的大班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很容易忽略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主要起主導的作用。有的教師能夠注意到這一點,但面對整個班級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這導致學生只是機械被動地跟著老師學,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或者跑一下步,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造成體育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而小班化體育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一比幾或者一比十的師生比例下,體育教師就能很好地落實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體育教師在小班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整個課堂確立一個教學目標或者教學任務,然后親身參與其中,與學生構建一個平等的關系,與學生一起完成任務,達成目標。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就能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而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整個體育課堂的效率。
以“華東師大版”八年級《體育與健康》為例,該教材第三章的教學內容是球類運動。體育教師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問一問學生:有哪些球類運動,學生會積極地回答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這些比較常見的球類運動;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可以簡要地對學生講解各種球類的不同之處,以及需要用到的各種運動方式會訓練身體的哪些部位等,然后告訴學生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學習足球。農村教學條件受到限制,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把空曠、安全的場地作為球場。踢足球需要強大的體能,為了保證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因為沒有做熱身運動而拉傷肌肉等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在操場上跑步,做熱身運動,不要只在邊上指揮,學生會因為有教師的參與而更富有積極性。熱身完畢后,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運球方式。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運球技能之后,體育老師親自與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是伙伴的關系,由此變得更加投入。在邊玩邊運動的過程當中,學生對足球的掌握程度也漸漸加深,促進了課堂效率提升,彰顯了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同時,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也被徹底點燃。
在小班化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班額小這一特殊優勢,培養學生進行團隊協作的意識與能力。相比大班級而言,小班教學更有利于開展有效的團隊學習模式。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更加頻繁,關系更加親近,在對學生進行一定了解之后,可以為他們定制一些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的目標。每個學生對體育的了解程度必然不同,他們之間可以形成互補,從而深刻了解“團隊的力量要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可以避免大班級當中因學生人數太多導致教學空間分配不足、份額占比不足、學生容易偷懶的問題。在共同協作的過程中,學生不自覺地就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的發展,同時體育課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以《體育與健康》為例,足球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之間團隊協作精神的運動,體育教師在學生掌握了足球的基本技能之后,可以在課堂上舉辦足球比賽,每個小班為一隊。每個小班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學習,學生之間接觸比較多,配合起來會更加順暢。比賽前,教師要明確各個小班學生所在的位置,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團隊當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起什么樣的作用,要認真對待每一場比賽。比賽開始后,教師可以充當裁判,及時糾正比賽當中的違規行為和各種不正確行為,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在配合方面的失誤適時給予指點,不斷完善各個小隊的協作能力,進而提升小隊中每個學生個體的協作認知。如此,充分發揮足球在小班化體育課程當中對學生協作能力培養的作用,以及小班化對提升學生協作認知的積極推動能力。
在農村中學體育課開展小班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機制。教師不能再以單一的成績作為評價參考,在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進行多角度、多參考的評價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做出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使評價對學生起到激勵、推動的作用。體育教師可以采用建立檔案袋的方式,對小班教學活動當中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再依次做出相應的評價。評價時要考慮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特性,并結合教學現狀,成績只作為參考依據。如此,不僅能讓體育教師對學生有清晰的認識,學生也能對自身有一定的了解,并主動提升自己,從而促進小班內良好體育教學氛圍的形成以及學生整體體育水平的提高。
同樣,以《體育與健康》第三章球類運動中的足球為例。足球比賽有輸有贏,教師在比賽結束之后,對獲勝的隊伍要給予一定的贊賞與夸獎,分析其能夠獲勝的原因,對每一位小隊中的成員都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們更好地協作與配合;對落敗的隊伍,也要進行相應的鼓勵,對團隊協作當中出現的問題予以指正,分析小隊當中每一位成員對整個團隊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完畢之后,教師對落敗小隊進行鼓勵,并報以一定期望。從比賽開始到結束,教師要時刻處于一種捕捉學生信息的狀態,對學生在比賽當中的表現以及平時訓練的表現作出分析并記錄在檔案袋內,為以后進行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完整的參考依據,為促進學生的發展做鋪墊;對亟需學生修改的缺點或者弱點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明確了解自身情況。如此,彰顯出多元評價機制對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班化的教學模式,不管是對整個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推進,還是對學生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可以為農村中學體育課堂帶來新的活力,并且能夠促進學生真正地提起對體育的興趣以及參與體育課程活動的熱情。目前,要想在農村有效地施行以及普及小班化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農村體育教師需要不畏艱苦,付出更多的精力與實踐,不斷創新探索,找到真正最適合農村中學體育小班化教學的模式,從而促進中學體育教學乃至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