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郊邊小學 廣東佛山 528000)
在小學教育中,一直以來所形成的一種模式皆是班主任是一個小班級、小集體中最權威的領導者,班主任對整個班級起著帶頭的作用,著重于對整個班級的規劃和管理,班主任是學生信息的傳遞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引者。所以,一個好的班級、好的小集體必定離不開一個好的優秀的班主任,作為小學班主任,應該有耐心、責任心、愛心等時刻呵護著孩子的成長,時刻關注小學生在校期間的動態。[1]
優秀的班級離不開一個認真負責的班主任,因此,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個比較好的班級領導核心,這個班級領導核心首要是小學班主任其次是以小學班主任為首的小學班級班委,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班主任的主要任務并非課本教育、文化課教育,更應該注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小學孩子的一個共性就是貪玩,好奇心極強,模仿能力非常強,所以小學班主任應該重點抓住小學孩子的這些特點,多多投入相關精力,細心對小學生照顧,有很多時候可能會因為班主任的一個不經意間的小細節就極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小學班主任老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關注和關愛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小學班主任應該對課堂進行合理的安排,規劃,形成一套完整的課堂紀律,按要求使小學生遵守紀律。小學生的教學不在乎老師講課的多少,而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反應是否達到了小學生教育的教學目標。[2]
小學班主任的任務不僅僅在于完成學生間的教學內容,而更應該從多方面入手,觀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任何表現,并對不同的學生根據其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行單獨教育,因為每個小學生的發育狀況不一樣,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小學班主任老師不能以一種枯燥讓小學生厭惡的方式或則教條化的思維方式去培養現在的學生,小學班主任還應該時常與小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協同小學生家長一同教育孩子,這不僅可以促進師生間的師生情誼,而且也能增加對小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從而可以合理的對其孩子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3]
小學生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即老師應該跟學生家長協同教育小學生。比如:有些孩子家庭父母關系常年不和,這對小學生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陰影,這就可能導致學生在學校會有自卑感,而遠離其他同學,這樣對其以后的人生發展造成阻塞,類似于這樣的情況小學班主任老師就應該及時的對學生給予關愛,建議其父母也注重對孩子未來的關心,把由此可能引發的危害及時給其父母講述清楚,使他們把重點轉移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來,促使小學生健康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小學生班主任就應該及時的、獨立的關注該學生,給予起鼓勵,使其向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對其的人生道路做指引。還有的情況就是:該小學生是留守兒童家里剩下他自己或者年邁的奶奶爺爺這樣的情況。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所以對小學生不能及時有效的照顧、溝通。加上年邁的爺爺奶奶對小學生教育意識的缺失,就可能導致小學生不學習,膽大妄為,不能對其做出正確有效的指導。類似這樣的情況,小學班主任就應該及時的跟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并引導其好好學習,努力是自己將來改變這種狀況,要時刻鼓勵小學生。現在的家庭絕大多是獨生之女,所以在小孩子的教育這一塊更多的家長是任其肆意的發展,這樣促使小學生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遵守課堂紀律、跟同學間鬧矛盾、不好好學習、互相攀比等等。以至于孩子到青春期出現叛逆,嚴重的造成各種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的事,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層出不窮,這就是小學生早期發育時不進行及時正確、有效的引導所良成的錯誤。所以,小學生的教育不能單純的局限于文化課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積極的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健康的發展、發育。
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的課改不僅僅要求培養人才,更應該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小學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基礎、是學生教育的先驅,小學老師是小學生的啟蒙老師,是小學生健康發展、發育的指引者。因此,良好的小學教育是為學生將來健康發展的墊腳石,也是小學生啟蒙的最好階段。所以小學教育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完成教育部的教學指標,更應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開端,如何培養下一代高素質公民,小學教育是最不可缺失的。因此作為小學生班主任應該敬職、敬業為學生的健康不懈努力,作為一個小學生教育的先驅工作者應該有愛心,誠心的為小學生教育事業做出貢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