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機關幼兒園 山東濰坊 261041)
長久以來,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來該項教育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增強,我國新課改的開展與推進,使德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學前教育階段是孩子的知識啟蒙階段,也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德育教育對孩子未來的思想覺悟及學習方式影響重大。
當今社會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使其在教育體系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人們高度關注德育是我國經濟水平及文化水平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的外在表現。德育教學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要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進行合理計劃,對受教育的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政治品質及思想道德教育[1]。學前幼兒教育階段是幼兒良好道德素質及健康人格形成一個關鍵性階段,因此質量良好及具有科學性的道德教育,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基礎,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未來發展。但是現階段的情況看,我國的德育教育滲透情況極不樂觀?,F代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較快,多數家庭只愿意養育一個孩子,因此多數學生均為獨生子女,使其家里的地位大大升高,加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關注度不高,孩子在德育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的熏陶及正確引導,使大部分獨生子女表現出過于自我、個性固執、不愛分享及不愛接受批評等表現,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過于緊張,沒有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而是直接幫助孩子將困難解決掉,如得不到及時是糾正,將會對孩子的成長及發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古云:“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因此可知,幼兒時期的德育教育如果沒有得到關注,使幼兒養成不良的思維習慣,帶其長大后將很難改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德育教育的初始點也應該放在孩子的學習興趣點入手。學前孩子還處在探討世界、了解世界及認知世界的關鍵性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極易表現出其內在的探索欲及求知欲,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記憶力及感知能力均較強,其對新事物及新思維的接受度也較強,所以,運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德育滲透可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有要求學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觀察孩子的行為及興趣點,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以孩子的興趣點為滲透德育教育的出發點[2]。其次可以從孩子學習的知識點入手,新課改要求學前教育也要按照新課改的教學目標進行學前教學,德育教育作為學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理應入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識點與課堂教學的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探討出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學課文知識點時可將在中國古代、近代或是現代的著名人物引進至教學中,運用生動的描述將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轉達給學生,使孩子對祖國的文化產生自豪感并產生民族自尊心。就孩子而言,使其形成民族自豪感,就為其德育不斷滲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后還可從孩子的學習重難點及課堂問題入手:從孩子的學習重難點入手一方面可不斷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探索欲及求知欲,學前教師在講解知識要點時更加可以吸取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對知識點的接受度更加高。此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時機,各種勵志小故事穿插至學習的重難點問題中去,意在灌輸孩子“困難并不可怕,努力就會成功”的正能量思想,使孩子養成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不怕困難的精神。孩子的課堂問題也是德育教育的入手點之一學前階段的孩子處于好奇心最強烈的階段,對外界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孩子課堂上接受新的知識點使,也會提出給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問題,學前教師在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時,不僅要耐心的回答引導其進行思考,不能以自己的知識水平去衡量孩子問題的深淺程度,還要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們提出問題,并給予孩子正能量的引導及解答。這樣教學的原因是培養孩子帶著對問題本身的求知動機,使其最大程度的接受教師在教學內容中穿插的思想品德知識,已達到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為愛國主義教育,因此要求學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教材的內容,將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及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優秀的民族傳統及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與教學課程相結合,將這些蘊含著極強的德育因子的文化滲透至德育學前教學的內容中去,使孩子在學習課堂知識的過程中被各種民族英雄人物身上具有的愛國精神所感染,由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思想[3]。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及思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教育,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這就表明了榜樣對于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用自身人格魅力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改變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樣,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