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糜鎮中心小學 山東德州 253509)
小學數學面對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年齡段為6—12歲的孩子,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對抽象的知識理解能力差。而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抽象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學習成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在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生活化這一理念逐漸流行,它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抽象的知識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本文針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教學誤區與具體解決措施這三方面進行針對性探討,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由于我國的數學教學長期脫離實際,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并不盡如人意,實際教學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1]
教師應注意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并不是布置現實場景作為課堂,使學生置身于內。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這一章時,有些教師可能會直接在教室布置場景與學生互動,但實際反思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學生活化嗎?很顯然在過于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很可能學生早已忘卻這是課堂了。教師絕不能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簡單的認為是通過生活實例為數學學習增加趣味性,我們根本目的是通過對生活場景的構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要求決定我們應選擇那些帶有挑戰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同時這樣的教學素材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素材是學生將數學聯系實際的橋梁,我們出的數學題不應該再只是簡單的小紅有2只筆,小李又拿走其中的一只,最后小紅有幾支筆這樣類似的問題。當下的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就選用什么素材,最新穎生動的素材是一定調動學生興趣的不二之選。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知識,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將其聯系實際,它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抽象的知識,但是采用這種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是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過于強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反而使實際的數學教學受到阻礙,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決定有些數學知識不能夠通過直接獲取而得到。類似直線、射線的概念,這樣的知識只能是靠學生本身的理解,實際中直線、射線這種線條并不存在。完全依靠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想法本就是無稽之談。教師必須認識到數學知識有一些是不能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完全表現,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一定誤區,針對這些誤區也有解決的措施。
(1)準確定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處于年齡段為6—12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抽象的知識理解能力差,因此采取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抽象的知識,它只是我們的手段。[2]
但是由于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各有差異,教師需注意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素材能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同時,教師必須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場景直觀認知。
(2)尋找恰當的數學生活化素材和場景
首先教師本人應認同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選擇適合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知識進行嘗試,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生活,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其魅力所在。
同時,教師可豐富教學手段,將授課延伸到課余時間,課堂授課除采用傳統方式之外,還可以采用多媒體動畫、實物、手工等形式。課余時間組織形式多樣的游戲,當中穿插數學元素,同樣是極好的教學手段。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當下必然的趨勢。教師在實際采用該種方式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數學知識都可采取該手段;在其實際運用過程當中需要選擇恰當的素材和場景才能作為實例幫助學生學習。
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活化具體是指將教師在教授數學時要將教學知識和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是在國家數學改革標準中明確提出的理念,是無可更改的趨勢。[3]
(1)教學方法生活化
小學數學面對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年齡段為6—12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教師應利用其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實施啟發式教學。以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可充分調動課堂氣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在教授加減法這一章時,可將生活中常見的買賣行為作為例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可舉行小活動讓學生充當售貨員或顧客,以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的教學方法越貼近實際,學生就更易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在這里必須強調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不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各有差異,教師需注意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事物能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盡量使所舉例子可以是大多數學生理解。
(2)教材內容生活化
教材上的內容是固定的,具體的講授方法而是教師自己決定。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廣大教師應拋棄以教材上例題為準的老觀念,充分聯系實際,根據學生現有認知和實際生活提煉數學問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采用多重手段創造不同的生活情景,將數學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能認識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講授利息時,可讓學生自己講一下對利息的認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