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第二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剪紙在我國已有近二千年的發展史,且內容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在剪紙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也可謂“五顏六色”,但效果卻不理想,那么,如何讓剪紙教學展現其趣味性是值得每一位小學美術老師思考的。[1]
剪紙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構成部分,本應受到美術老師的重視。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意識到剪紙的重要性。學校和家長也是更多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的課程發展,有時為了這三大科目,美術課經常要讓出位置,特別是在期中、期末考階段,占課的情況更嚴重。而這樣的做法更是“偷取”了小學生學習美術的時間,因此剪紙教學也受到了影響。同時,有的教師教學方式不正確。小學生原本是開朗、好奇心強的,這也是孩子的天性,但在很多美術課堂中,教師不重視學生創新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天性扼殺在搖籃中,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對剪紙興趣不高,而且有的教師本身剪紙水平欠缺,無法進行準確的示范演示,因此導致教學質量不佳。[2]
內容選擇要注重豐富性和趣味性,在剪紙教學中內容的選擇非常重要,剪紙教學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比如說剪紙的方法有陰刻、陽刻、混合刻;以及線條疏密的處理等等一些知識,是學生掌握剪紙技能技巧時必須明確和學習的理論基礎。其次,除了基本的剪紙技法以外,也需要孩子們創新,所以在選擇剪紙教學內容時,不但要體現簡單的技法、技巧,更多的是在孩子們掌握一定方法的同時,去創作更好的作品,基于這一點,教材內容選擇就要注重豐富性和趣味性。[3]
例如,選擇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藝術的創作來源于生活,這是我們美術教師應該知道的,只有讓創作者真正從生活著手,抓住生活中的藝術才能創作出美好的作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要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說:觀察花鳥魚蟲,這些動物離他們生活很近,觀察起來也很方便,記得有這樣一節課《奇妙的爬行》是人教版造型表現的課型,我就將它放在三年級剪紙課中,讓孩子們觀察七星瓢蟲,孩子們來到學校的草坪里、葡萄架下、樹蔭下、找七星瓢蟲,然后捉一只兩只來觀察,經過仔細的搜集,孩子們都知道了瓢蟲的構造,之后再回到教室進行構圖創作,剪瓢蟲,最后,他們組成一幅大的剪紙作品,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得到了提高,創造出不同花紋的瓢蟲,簡直是我想象不出來的。看來,教學內容的選擇真的要抓住學生的興趣,而且是他們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耳熟能詳的內容,這樣才能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欲望,效果才能好![4]
傳統的美術剪紙教學重視的是教師如何“教”,課堂以教師作為中心,以臨摹示范為主要的方法,但模式比較死板,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大大的削弱。這種以灌輸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時是被動學習知識,未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化及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也得不到有效培養、開發,極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美術剪紙的興趣。因此需要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思考、探究學習中為美術剪紙教學的實施帶來的新鮮的血液。所以,教師在美術剪紙中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組織教學。課前展示網絡有關作品,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積極發現美術剪紙的魅力,激發學習欲望。多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操作,在教學中,可選擇簡單、趣味性強的作品開展示范,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看清剪紙方法技巧,演示時動作要慢,對于個別學困生進行具體指導示范。注重選擇直觀簡單的操作方法,使學生易于理解、學習和操作。
在剪紙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講評中的話題要與課堂教學要求緊緊相扣,因為每節課教學內容、要求不同,因此講評也不相同。教師在點評中盡量做到以鼓勵為主,讓每一個學生在完成作品后都能得到滿足,由內心產生成就感。根據素質教育需求,教師除考慮作業質量外對那些認真參加學習、大膽表現自己感受的學生均可給予肯定,鼓勵比批評更能增加學生的上進心。講評的方式除語言講解外,還需要注意美術形象特點,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互相欣賞。學生作品展示是評價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學校、教師要利用重要的節假日、比賽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展示平臺,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剪紙的欲望和興趣。[5]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作為我們國家優秀民族文化的表現方式,自然要得到所有小學美術教師的重視。但在實踐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的制約,導致了實踐現狀難堪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對學生興趣性的培養,因為只有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學習才能更有效、更主動,也才能構建起趣味性十足的美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