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福建平和 363700)
高中英語教學讓學生耳濡目染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工作讓高中生感受到高中英語課堂之美;德育教育工作把高中英語教學的語言美,能讓高中生愛上英語課。把德育工作融入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去,讓學生耳濡目染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之美,能讓學生愛上語言美的英語課,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師認真的研究修改,挖掘高中英語課本中的素材,這樣不但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故事都折射出一定的道理,又蘊含著無窮的美。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就具備了各種語言美,在字里行間無不顯露出語調之美、語法之美、詞匯搭配之美、英文詩詞之美、風俗習慣之美等等。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有其自身的語言風格和使用技巧,每每誦讀的時候,都有一種莫名的美感,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美的存在。在使用英語的國家,有很多良好的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和日常行為約束思想,這些內容都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有所體現。比如在接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要說聲“Thank you ”;在做錯事情之后要及時的說聲“sorry ”;當聽到別人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生病的時候,要說聲“I’m so sorry to hear that”;在別人遇到麻煩或者苦難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關心他人,送上安慰的話語“Can I help you ? ”等。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話語恰恰學生不易說出口,而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的課文都有這些詞匯和短語,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在耳濡目染中習得知識,并且提升自身的涵養和情操,做一個文明禮貌,舉止得體的學生。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就是課堂的全部,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根本提不起多大的興趣,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效果也不明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感受不到知識的存在和有用性,也體會不到課堂之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條件不斷優化,人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也不斷創新,一些新的教學媒介和教學模式脫穎而出,比如多媒體的應用為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通過聲文圖茂的形式直觀的體現了知識,激活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器官,讓他們耳目一新,感受到了課堂之美和知識之美。例如在學習What can you see ? What can you hear? 等句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巧用多媒體,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比較輕松,知識比較好掌握。通過唯美的畫面和動聽的聲音,可以感受“鳥語花香,四季變化,領略五湖四海”,學生的情操就得到了熏陶,感受到了課堂和知識之美。通過這種“美”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優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否通過自身的語言組織,展示英語語言之美關系到學生的知識接受效果。其實,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語言是整個課堂的直接載體,是教師情感表達和學生情感熏陶的重要符號標志。教學實踐證明,單一枯燥的語言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感,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如果再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抑揚頓挫和豐富的語言情感表達就會大大的吸引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內容授課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音律性,幽默感。英語語言的藝術美極為豐富,體現的方面也較多。比如體現英語語言之美的幽默性、節奏性和創意性上等。就拿語言之美的幽默性來說,英文使用的過度,有著幽默風趣的習俗,如果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學生領會到語言的幽默,不但可以實現輕松的課堂教學還能提升學習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再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能巧妙地在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授課變得風趣詼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愛上這門課程。比如在學習相關的文章時,牽扯到西方的一些文明禮儀,教師就可以舉一些具有幽默性的例子來進行授課:假如一位國外友人到中國家庭去做客,由于外國人很有禮貌,看到主人的妻子就說“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國人聽后也比較謙虛“一般一般,哪里哪里。”直譯就是“Where, where!”外國人:“From the head to the foot.”高中生一聽就知道存在一定的交際錯誤,但是會情不自禁的樂開花,也會及時的給與糾正,重溫中西方的差異,領會西方的語言習俗,感受英語語言之美。在高中英語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有著一定的獨特優勢,但是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認真的研究教材,整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在耳濡目染之中開展德育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如何把德育工作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耳濡目染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之美,能讓學生愛上語言美的英語課,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未盡事宜,敬請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