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航天小學 陜西寶雞 721006)
如何化解識字教學的尷尬境地,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一種能夠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孩子識字需求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自主識字”能很好地化解這一尷尬。我所說的“自主識字”就是識字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差異,留出比較充分的識字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識字基礎和學習能力,自主地選擇所要認識的生字。也許有人會說,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那不是亂套了嗎?其實學生在自主識字中會有三個方面的體現:一是識字數量,同一單位時間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決定識字數量,能力強的可以多識,能力弱的可以少識。二是生字的選擇。我們知道即使識字量相同的學生,所認識的具體漢字也不可能是全部相同的。因此,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文中的生字對學生個體而言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學習過程中應該允許學生個性化地選擇自己需要認識的生字。三是識字渠道。學生處于漢語文字環境中,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漢字的資源,因此不能把學生的識字行為局限在語文課堂上,而是應該擴大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甚至擴大到校外的家庭生活或社會生活的各種渠道中,提高學生多渠道自主識字的意識。
生活中學生對于識字的需要,學習中教師對識字的要求都不會讓學生產生隨意的想法。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促使學生去自主識字呢?以下幾種教學策略可供大家參考:
設定一個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彈性識字目標,既確保每一個低年級學生的基本識字量,又能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大量識字,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并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我們每篇課文后面的生字表和認讀字表就是學生的保底識字量,我們在教學中會發現,有一些字在之前的課文中沒有出現過,在要學的這篇課文中也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字,這就是學生的識字空間。隨著課文越來越長,課文中呈現的生字越來越多,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大。
我在日常教學中時常會詢問預習時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己學到的生字,在交流中拓展了學生的識字量,也使主動識字的學生有了成就感,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自信心。班上的小江同學,之前語文學習一直都比較吃力。有一次,在點評學生日記的時候,我發現小江每次舉手時都會從用詞上來贊揚同學的日記,于是我夸他在詞語運用上很有見解,于是,每節課前的預習提問他都會舉手告訴大家他又認識了哪些字和詞語,并興致勃勃地帶領大家朗讀,識字關過了,語文學習興趣也更濃了。
對于課文中的保底識字,我會留一個小作業——每天學生聽寫六個字,可以是生字,也可以是認讀字。琳琳識字量很大,當堂就舉手問我可不可以寫在課外認識的字。于是這項作業孩子們每天都會主動完成,因為在每周一次的聽寫比賽上他們要大展拳腳呢。就這樣,學生在完成保底識字要求以后自主識字,能力強的多識,能力弱的少識,再不行的完成保底識字量,也達到了目標。這就緩解了因學生差異而造成的部分學生“吃不飽”而另一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矛盾。
聽故事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情了,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中,或聽老師娓娓道來,或聽錄音和同學互動,或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些都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充滿了向往,同時也希望自己也能講出動聽的故事。于是,我們每節課前的三分鐘講故事成為了孩子們最期待的事情。想要把故事講好,首先要把故事流利地讀出來,每晚的微信讀書群最是熱鬧,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故事聲情并茂地展示在這個平臺上,內心還會期待著老師的點評,家長們的稱贊,這樣輪到自己講故事時就更自信了。把故事講好的前提是這個故事里的字都要認識、會讀,孩子們往往為了完成好這個任務,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于是,聽故事、講故事識字成了很受歡迎的識字方式。
課本是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隨文識字是重要的識字方式,而且課外讀物更能引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從一年級開始我就給學生推薦了許多繪本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二年級以后我每月推薦三本書給學生,每周留出一節課來討論推薦書目的內容。每天聽著學生在朗讀群中越來越流利的朗讀,我知道為了能跟上大家的進度,那些識字量少的學生,對識字的渴求進一步增強了。于是,學生在新的閱讀環境的不斷刺激下,學過的生字得到了鞏固,許多生字在不斷的閱讀中變得熟悉,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了,識字量也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識字的資源,但不同的家庭環境和家長引導的差別也使得學生的識字有了很大的差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實行了制作圖文并茂的識字手冊的教學方法。識字手冊分為幾大板塊,每周都會有一個識字主題,它們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第一周我們的識字范圍在家里的廚房,那么和廚房有關的物品都是我們要認識的,我們先把這些物品的名稱寫出來貼在物品上,然后再從報紙、宣傳單、刊物中去尋找這些字把它們粘貼在一起制作成識字本,等這一類型的物品認識完了,我們再劃定一個范圍去認識另一些字。這種識字方法有趣,不枯燥深受一年級學生的喜愛。
經常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識字量增加的情況,以體會識字的成功,激發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我們經常進行識字量的測評,使得學生對自己近期的識字情況有了了解。這樣的做法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自主識字”不是教師教學生識多少字,而是學生根據能力自己識字,識字變成了學生自覺的行為,學習積極性充分釋放出來。學生不僅課內識字,還把這種習慣延伸至課外,學習潛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開發。學前教育的差異并不能阻止我們教研的腳步,反而讓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方式有效化解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尷尬,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