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實驗小學 浙江 322200)
綜合時間課程是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要求,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具有很強自主學習性的學科。教師應該有效地指導學生在學習當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可見,綜合實踐課程設置的目的,能夠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與理解,更好地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更佳的學習成效。
在新的基礎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最全面的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個人經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除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的自主權開辟一個廣闊的空間。要注重學生的體驗,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通過社會實踐融合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有效結合,能夠使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創造和提供了學習的動力。對于學生們來說,把所學的東西能用得好是多么的重要。學生的學習不再僅限于三尺講臺下,而提前進入了社會,將校內所學淋漓盡致地運用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掃盲讀本》中,由于課程內容較單一時,教師可以引導隊員們自制了“教材”,他們將家中弟妹的識字圖畫剪下來,拼成內容更豐富、顏色更鮮艷的“書本”;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隊員們找齊了一整套錢幣,與老人一起到菜市場買起了菜。一次次的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提升了綜合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必須盡一切可能創造有利于實踐的各種環境。教師需要注意練習的結果,但不要太在意學生的最終“實踐”和“結果”的質量。我們應該更加注意的是,學生沒有參與實踐,在活動期間發現了什么問題,他是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學生是否在活動期間進行了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表演?教師通過課堂實踐的過程,了解學生在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反映出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以學生的體驗和生活為中心的實踐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應該及時了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幫助。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授課活動,學生們在一次次的鍛煉之后,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通過探索、發現和實踐的過程是那么迷人。因此,我們必須回歸主動,讓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從而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意識到本課程與其他學科的完美結合。它可以與藝術,道德和生活,語言,數學,音樂等學科相結合,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而且這種學科的整合并不難,而且整合后的活動顯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進行調查時,可以把品德與社會課程相整合,通過上網查資料,把信息技術學科很好的結合一起;還有可以通過手動操作,教導學生自制教材,又是與美術學科的整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該理論清楚地表明,通過學生獨立使用各種活動和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
(1)小組開展活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開展活動,開展的每一次活動不是單槍匹馬,而是以小組形式開展的。小組開展活動前都有活動計劃,各有分工,在詳盡的計劃后循序地開展。例如:在第一次給老人們授課時,隊員們事先做了明確分工,“人物稱呼”由A同學負責,“城市地名”由B同學負責,“植物與動物”由C和D負責,“家具與電器”由E和D負責。隊員中每人都有活動任務,每人的活動任務都服務于一個目標,這樣目標的達成便能更理想。綜合實踐活動要著眼于其綜合性。在活動過程中,活動日記人人參與。隊員們全體參與,小組更有凝聚力,活動更加幾分效率。
2.邀請外援參與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十分活躍,活動參與者具有充足的開放性。教學可以通過邀請外援參與實踐活動。如:邀請幾位老人參與進來,在老人授課時,在教老人家貨幣交易時,隊員的父親也參與其中,提供了模擬買菜情境用的秤,提供家里的蔬菜,同時還貼心地報上幾個蔬菜的均價,讓隊員們在活動時更逼真。這樣,使得教學實踐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更感有興趣。
通過社會實踐研究與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有效整合,實踐活動可以讓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能,發揮了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同時,也讓教師不斷成長,努力蛻變。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沉淀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