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第五十三中學 貴州遵義 563100)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全新的視角,客觀把握微課內涵、應用意義、注意事項等,以班級學生認知水平與需求為出發點,多層面科學運用微課的同時革新化學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在高效化學課堂中進行不同層次互動交流,在探究、解決課題化學問題中不斷構建、完善、擴大化學知識體系,在發展化學能力、形成良好科學思維品質中實現全面發展。[1]
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微課,明確化學課題課前預習方向與要點,促使學生在高效預習過程中對化學新課題知識有一定了解,在自主學習中提升化學興趣度,更好地引領學生走進化學課堂,保證化學教學各環節合理化進行。[2]
以“燃燒燃料”章節下“常見金屬化學性質”為例,在課題教學之前,教師要在把握“常見金屬化學性質”課題內容的基礎上科學制作微視頻,明確“常見金屬化學性質”課題預習要點以及任務,科學化指導班級學生高效預習。學生自行下載教師上傳到班級微信等平臺中的“常見金屬化學性質”微視頻。反復觀看、學習的同時針對性預習教材中“常見金屬化學性質”課題內容,自主思考、分析并完成課題課前預習作業,對日常生活中常見金屬以及各自化學性質有所了解。在自主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班級微信平臺、班級QQ群等和教師、同學進行互動,共同探討“常見金屬化學性質”課題微視頻知識點,預習中未完成的預習任務以及遇到的問題,實現高效預習課題內容的同時有效激起班級各層次學生化學求知欲、探索欲,在了解、把握“常見金屬化學性質”新課題知識中順利提升化學興趣度以及課堂參與度。教師也可以在課前互動、交流中深度了解班級各層次學生預習情況,有機整合基于微課的“常見金屬化學性質”課題教學內容,促使作用到課中教學的微視頻更具針對性、有效性,也為深化化學課中與課后兩大重要環節提供支撐力量。
初中化學課中教學重難點突破是引領學生夯實化學理論基礎的重要手段,而這建立在有效化學課堂教學基礎上。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借微課,結合課前預習情況,優化課中問題設置、課題內容講解、課題實踐等環節,指導學生實時突破課中重難點的同時促進化學思維能力發展。
以“我們身邊的物質”章節下“氧氣”為例,在課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對氧氣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用途、制取等知識點把握情況,合理調整實課中微視頻內容,提升“氧氣”課題教學內容合理性,明確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問題,以課題教學重難點為媒介,科學設置“氧氣”課中教學問題,將其貫穿到課題內容補充講解 、課題教學實踐環節,向學生演示“氧氣”不同制作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流程、實驗現象的同時思考課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下的微視頻,在實驗操作中和班級學生進行不同層次互動,有效啟發、引領學生解決課題問題,深層次理解、掌握“氧氣”課題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微視頻,設置“氧氣”課題實踐任務,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在分工協作、共同探究中突破“氧氣”課題重難點,在解決各層次問題中實時發展化學思維能力,客觀展現微課在化學課中具體應用價值。
在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課后環節,巧借微課教學模式,深化化學課題課后鞏固實踐環節,實現高效化學課題教學,促使學生在鞏固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化學綜合素養。
以“溶解現象”章節下的“乳化現象”為例,在教學完相關課題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聯系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情況,圍繞生活化教學,科學設置課題課后作業,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班級學生要在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復習課題知識,結合課題課后作業,巧用新舊化學知識,進行針對性實踐操作,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乳化現象”,有效鞏固課題基礎知識、重難點知識的同時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在發散化學思維中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高效完成課題課后作業,在微課作用下的課后鞏固實踐中培養良好化學思維品質,提高化學綜合素質。以此,在微課有效運用中,科學銜接化學課堂內外,深化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大重要環節,實現高效化學教學。[3]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在更新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合理剖析初中化學課程教學現狀以及問題,關注班級每位學生發展,不斷深入探索微課有效運用思想與路徑,將其穿插到化學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打造理實一體化課堂,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基于微課的自主與合作學習中有效提升化學知識層次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在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更好地成長成才,實時呈現微課有效運用中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