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23)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職業教育的奠基者黃炎培先生曾提出職業教育要“手腦并用,教學合一”,意思是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多動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不能將書讀死。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認為理論知識太過枯燥,從而對理論知識框架掌握得不好,實踐教學可以彌補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得不系統的不足,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高職學生適應企業需求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如: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業能力(如:開拓創新的能力 、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也會在精心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即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實踐證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是當前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
《商務英語翻譯》課程通過學生扮演翻譯進入公司從公司組建到對內對外開展各項業務中遇到的各種翻譯任務為主線展開能力訓練項目。由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行業成立模擬公司,借助于各種資源,自行設置模擬公司的公司名,經營范圍,主打產品,公司文化等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這些內容的可行性、科學性、正確性等進行探討,接著開展小組成員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完成各項任務,形成視頻、音頻或文字性成果。[1]
本科教育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新形勢下的高職教育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此,實操能力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能力。傳統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解題能力,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時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采取“導而不幫”的原則,通過對問題重難點的解釋和分析,提示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得到鍛煉,老師通過設置一些必須由團隊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2]
基于工作任務為導向來構建課程內容體系的課程模式的主要指導思想是打破學科體系的構建模式,以工作任務為核心構建培養目標,構建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搭建相關知識體系模塊,使用集“教、學、做” 于一體的教學方法,圍繞工作任務的實施來展開學習,通過調整課程內容,把工作任務融入課程中,采取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讓學生保持清醒的職業意識。
我們對相關行業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用人要求進行調研分析,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打破《商務英語翻譯》教材原先的章節目錄,將該課程的知識結構重組為四個模塊:組建公司;內涵建設;公關活動;外聯事務。這四個模塊之間自成體系,互為補充。我們在設計這四個模塊時遵循先易后難,從簡到繁,口筆兼顧的原則,使知識點更加貼近現實,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思維與習慣,把零散的翻譯技巧融會在一個工作過程中。
在知識任務化的過程中,我們將對學生的評價與每項課程目標相結合,采取知識、能力、素質的多元評價體系,從而有效保障學生主體的落實。在評分設置中,我們引入對學生綜合素質(如: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業能力(如:開拓創新的能力 、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的評價分值。細化到每個子任務的考核方式能夠切實地督促學生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完成每一個項目任務后將填寫一份任務反饋表,記錄下任務全過程自己及組內成員的表現,能堅持認真反饋的同學說明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3]
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教學,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我們在章節式的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重組劃分,用學習任務模擬企業中的工作任務,學生的注意力會從吸收知識轉移到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上,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需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點,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將知識要點告知學生,幫助他們完成一個個工作任務。教師在設計工作任務時要以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依據,注意知識重點和難點的分散分布,并在完成任務后及時和學生一起總結完善工作任務的環節和最終效果。
以小組學習團隊模擬企業工作團隊,有利于培養學生協同合作、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小組合作較之傳統教學,更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小組合作以成功完成任務為共同目標,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也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也為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