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授課效率的提高,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日益顯露出來,同時它已經不能適應新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符合當下人才培養的核心宗旨。傳統的教育理念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的教學方法陳舊,不具有前瞻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整體提高,往往重視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對學習能力的培養。由此,導致很多高中生知識儲備好,但是學習能力弱,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教師的能力也不能停滯不前,尤其是部分教齡長的教師故步自封,教育方式和手段不求創新,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高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高中學生缺乏理解能力。傳統教育服務于考試,旨在選拔適合考試的學生,其對師生的影響根深蒂固,需要長時間革新才能革除其中的弊端。它對學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處于“不想學,不愛學,不會學”的學習狀態;對于理解性的知識點,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就容易導致學生遇到新題目時變通意識不強,題目稍有轉換就不會運用,這就是學習能力欠缺的表現。
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有關三角函數的題型數不勝數,并且不同類型的三角函數之間相互轉化的公式也很復雜,倘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動腦,不深入思考,而一味地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那么,隨著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學生就很有可能混淆甚至遺忘相關知識點。如化簡、求值、恒等變換等高考中常見的三角函數考試類型,學生就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解答,否則,這類題型就會大面積丟分。
(2)高中生不擅長主動思考。調查發現,很多學生不擅長思考及探索求新,因為他們長期處于被動地位,久而久之,學生獲取的知識雖然多,但是能力培養一直停滯不前,沒有實現知識的有效運用。此外,在日常學習中,由于學生不擅長總結學習方法,不勤于積累學習經驗,對于平時使用的解題技巧和做題規律都缺乏總結。長期如此,學生就會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單個題型的學習,而忽視做題的真正目的,輕視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沒有意識到做題的意義,沒有重視解題能力的培養,而一味地采取題海戰術,只會讓學生處于無盡頭的做題模式中,而難以領會解題要領,如長期如此,就很有可能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擅長動腦,不喜歡思考,這類學習習慣和教師的授課風格有直接關系。一方面,數學教師沒有領會新課改的核心宗旨,在實際教學中沒有貫徹素質教育,導致教師授課內容停留在表面,只是就題論題,不重視數學能力的培養,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與新課改的理念背道而馳;另一方面,教師難以擺脫高考的壓力。由于很多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法也培育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使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所以他們堅信自己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短板。這樣的教學理念導致教師固步自封,部分數學教師寧可重復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也不愿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教師教學環節中存在的這兩種問題阻礙了新課改精神的滲透,禁錮了素質教育的發展。數學教師應當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傳統落后的學習方式,鼓勵他們多動腦,漸漸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思考數學問題并且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積極培養創新、開拓的思維模式。新課標指出,高中數學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教會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而并不是簡單地使學生掌握一些計算公式和原理。所以在日常授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模式,使他們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之上,熟練運用數學原理和公式,同樣類型的題目能夠采用多種解題思路。因此,數學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創新解題技巧,在創新答題方法的同時,加深對題目和內容的理解,久而久之,便具備了創新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能力,解題過程便容易很多。
2.積極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教師要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多動腦筋思考并且解決問題,在民主的學習氛圍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還應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調動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講授數列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感受數列知識內涵的深厚,和學生一起總結數列知識的規律,不能只是就題論題,而應為學生拓展數列的相關知識,使他們自發地去感受數學知識的豐富性,在潛意識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減少犯錯的概率,促使他們掌握多種解題技巧。
此外,教師還應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由此,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更加生活化、更親切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容易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更易于消化數學原理和公式,同時還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的效率。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新課改倡導新型教育模式,要求重視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改變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知識而學習的教學方式。由此,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實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有效運用。這就要求教師應加強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要鼓勵學生多去發現和運用,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教學中,以加強課堂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將抽象的數學題目轉換成具體的問題,從而方便學生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數學問題便不會膽怯,遇到問題不會生疏和怯場,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就慢慢提升了。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上下功夫,好的課堂導入給課堂開了一個好頭,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慢慢地,學生就會主動進入數學世界,并深深把握住新課改的精髓。新課改鼓勵教師運用藝術性的導入手法,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創新能力,也是對自身教學能力的一種培育,只要勤于采用藝術性的導入教學手法,就能夠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新課改的精髓,在輸入和輸出中,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艱巨責任。人才的質量影響著國家的綜合實力,當下,對于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育迫在眉睫,因此,社會各界人士都應給予數學課程以高度重視,教師應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并和學生建立一種和諧、互助的關系,由此,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