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十四中學 吉林白山 134702)
提升語文教學是每一位中學老師都在長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其教學的不懈追求。然而受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很難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發展需求,給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很大阻礙。所以,要想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水平,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必須進行改變。改變“師講生聽”的方式,由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去積累、體驗、感悟、提高。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1]
教師講課,就如同為學生呈現語文知識的美味佳肴,因此,如何將同一篇課文運用不同的調味品烹調出適合學生口味的語文美食,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講讀一篇課文,如果面面俱到,包羅萬象,往往會使各種知識都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不能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而如果教師每一篇課文、每一種知識都反反復復的講,千篇一律,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就傷了學生的“胃”,造成語文學習中的“食欲不振”,后果會更加的糟糕。所以,應該抓住課文的特點,在對課文做一般了解的基礎上突出主要方面,講的具體一些、深刻一些。不講則已,一講就要講到學生的腦子里,講到學生確實學有所得為止。這樣的教學才有效果。抓住特點進行講析,教師講的有目的,學生聽的也有方向,講者有的放矢,學者心中有數,雙方容易取得默契,減少無效的勞動。抓住特點講析,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講透語文知識的某一個方面(有時還可觸及相關知識點),學生理解的透徹,掌握的牢固,這方面的知識有了較好的基礎,今后接觸到同類的問題就容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2]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比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然后自主完成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建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新的教學模式。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討論小組,引導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理解和翻譯,使同學們能夠互相合作學習,這樣不僅使學生敢于闡述自己的觀點,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中都比較容易遭到忽視,但是對于學生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是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因素。為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加強培養學生創作文章的意識,對學生所寫文章進行及時的指導和改正,并鼓勵學生平時多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寫作大賽,或將所寫作品向報紙雜志社進行投稿,并將已經發表的文章拿到班級進行討論,鼓勵其他同學進行寫作,增強其他學生的創作欲望,這些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以這種方法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對語文學習有更大的成就感,才能夠使學生完成對語文的自主學習。
俗話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是不一樣的。高中生已經形成了自己價值觀,對于各種觀點有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問題。小到標點、一個詞語,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導學生多向比較,展開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對各種語文材料進行研讀時,要啟發學生各抒已見,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設計一些正向與逆向思維的作文題讓學生思辨,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選取新穎而獨特的觀察、認識角度去探求事物,表達出自己不俗的認識和看法,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和寫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訓練自己的語言思維,使帶有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寫作閃亮登場。
1.注意語文教學的延伸拓展,擴展學生實踐的空間。如果把學生整天禁錮在課堂上進行思維訓練,連外界新鮮事物都沒有接觸,學生將失去充分發展的思維空間,只有擴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學生的視野才能開闊,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語文教學要立足課堂,必須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3]
2.廣泛地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安排語文活動。要充分利用課前、課尾時間安排學生自我訓練,以求日積月累。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課前五分鐘朗誦、每日名句欣賞輔助性課堂活動等。更主要的是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好每節課內的主體活動,如朗讀、討論、表演等活動。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可以考慮以課本為本,進行遷移訓練。進行課文內容總結時,組織一些別開生面的遷移訓練。
3.投身社會實踐,展望未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創新才能。讓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辦法。通過展覽會、報告會、訪問、游覽、社會調查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了解社會,培養學生的開拓、拼搏、創造精神,同時讓他們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勾畫未來的美好前景。通過實踐,學生充實了課本知識,訓練了語言實際操作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