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異卓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對提高高中生語文素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閱讀教學的成效直接影響著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筆者針對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在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面提出了三個可行性建議: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重視、認可學生的閱讀體驗。
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有助于活躍高中生思維、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是高中語文教學取得理想成效的有效保障。但就當下閱讀教學的開展情況而言,仍有些不容樂觀。比方說在許多高中學校,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強、教師備課沒有針對性和教學策略成效有限等?;诖?,如何解決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當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中閱讀教學現狀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這句話指出了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在大多數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普遍存在教師講授多,學生閱讀少、思考少的現象,這種上課方式無異于“填鴨式”教育。這種將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用于課文講解,十分不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談不上提高語文素養??偟膩碚f,當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
第一,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和授課“一刀切”,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每個學生由于其個性、知識掌握程度等情況不同,如果制定教學目標不能根據這些差異,閱讀教學的開展將變得事倍功半,難以取得理想成效。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師一味地“填鴨式”授課,只注重解析課文,不重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讓深重自主感受文章的思想,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了。
第三,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缺乏閱讀實踐。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只是教師對相關文章進行解析,而對學生的閱讀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缺乏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的體驗,這無疑增加了閱讀教學開展的難度。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是教學取得理想成效的重要保障。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所有學生都能有合適的目標,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欲望的效果。
2.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
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防止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情緒,進而保障課堂教學的成效。
第一,教師應以學科的特點和目標為基礎,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選擇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閱讀教學在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豐富、升華學生的情感經驗。這一特點決定了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應偏向于討論與朗讀,而不是一味地演示、解析。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對象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應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二,教師應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不同的內容,靈活地選擇和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比方說在詩歌類作品的教學中,應多以朗讀法為主,而說明性文章的教學中,則應多以講授、解析為主等等。即使教學內容一樣,由于描述對象和重點不同,比方說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教學方法應多以討論法為主,而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則應以分析法為主。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個性、年齡和學習能力等因素,靈活選擇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比方說,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不能迅速理解教師傳達的內容,教師應更多地以觀演示的方法,增強他們的感性認知,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探索。
第三,教師應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高中語文教學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教學情境不停變換。基于此,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也應“隨機應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技能增加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又能彌補彼此的不足。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認可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驗課文。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將課文與自身知識和情感經驗相結合,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比方說,讀《歸去來兮辭》,不少學生會聯想到《歸園田居》,前者講述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和歸隱之后的生活。
總而言之,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靈活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做到尊重、認可學生的閱讀體驗,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保障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