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宇
“自我思維”是以“我”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個世界都作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對象來加以對待的思維方式。運用自我思維作文,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文章的視角來看世界、說感受,從而帶領讀者進入新天地,獲得新發現,得到新體驗。筆者梳理了如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技巧:
一、以“物”為“我”
即文章中的“我”是動物、植物或物品,以“物”的視角來描寫人物、敘述事件、評判事件行為。
“我”是文章的主人公。如2013年遼寧卷高考滿分作文《我是一粒沙》,作者站在沙子的立場來思考人生,從而發現了平凡人生的美妙。開始“我”認為自己投胎為一粒沙是命不好,只想生命輪回時做一粒珍珠;后來“我”與其他沙子一起被鋪成了一條寬廣的水泥路,受到老人的夸贊,“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歡樂”。文章通過沙子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在故事里寄托了自己對材料的理解:沙子也能得到承認和尊重,做珍珠倒有被埋沒的可能。沙子講述自己的傳奇故事,既給讀者帶來新鮮感,又給人以哲理的啟迪。
“我”是故事的見證者。2008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好奇心》中的“我”是當年武則天立下的那塊無字碑,文章以“我”的視角對武則天溺女、弒子、攝夫、寵張、垂簾、稱帝、改元等一生的大事件作透視,好奇“為什么你的背后,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無奈、痛楚、辛酸……”并且以歷史的大視野,將目光投向時光的坐標:“主人立下我,是怕承受更多人的唾罵,所以給自己留下一個書寫罪狀的平臺,還是你覺得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都承載不了你的輝煌?”“為什么我的主人只有萬世的罵名?”文章以“我”(無字碑)的視角來探索武則天,所以能深入幽微,叩人心弦,捕捉到歷史的心跳。
這種寫法的要領是:物要兼具人性與物性。所謂“物性”,就是物要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習性,如鳶飛魚躍、鷹擊長空、虎嘯山林。所謂“人性”,就是該物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有人的動作、情態與心理。物性與人性要融為一體。
二、以“他人”為“我”
即把古今中外的名人化為“我”,讓這些名人用“我”的口吻講述自己的故事,詮釋主題。
如2002年江蘇高考作文有一篇佳作《(小重山)后的選擇》,文章以岳飛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描述:
營外的梆子敲了三下:三更天。我卻絲毫沒有睡意。面前的幾案上,一端放著直搗黃龍的作戰地圖,一端卻是傳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火盆里的炭火只剩下零星幾點,一陣風裹著雪花沖進營帳來,火熄了,夜更冷。硯中的墨凍了磨,磨了又凍。我該如何選擇?
“我該如何選擇”緊扣命題材料“心靈的選擇”,開篇切題。接著,作者描寫了雪花飄飛的自然環境,渲染了戰前激越悲涼的氣氛,把岳飛還原到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
這種寫法的要領是:
(1)橫斷切入:只截取人物的一個面來寫、事件的某一小段來寫。通過小切口事件去表現主題,但求重點突破,不求面面俱到。如一篇佳作《挑戰》,截取2012年倫敦奧運會110米欄決賽前的劉翔的心理活動來寫,以橫斷面的形式展開,在短短的十幾秒的準備時間內,細膩地把握住了主人公的心理,非常好地詮釋了“挑戰”這一主題:風向,羅伯斯,奧利弗,傷退夢魘,這些都既是“我”的對手,又不是“我”最大的對手,“我”要挑戰他(它)們,更要挑戰自己。
(2)品評人物:作者必須對所要撰寫的事物、人物爛熟于心。在人類文明史上,許多做出杰出貢獻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于平常中見出超常的氣質,令人仰慕不已。同學們可以精選一兩個人物,讀他們的傳記,進行思辨式閱讀。閱讀他們的人生歷程,不僅要對其生平、思想、成就了如指掌,還要體味他們經歷的困頓與憂患,品評他們的精神。
三、以“概念”為“我”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題目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這個材料顯然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因為材料中的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已經發表了不同意見,命題者的意圖就是讓考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一篇難能可貴的考場佳作《權威和平民的對話》另辟蹊徑,用擬人化的手法,塑造了“權威”和“平民”的形象,巧妙地對應了作文材料中的“編劇”和“表演藝術家”兩個角色。
在文中,“權威”也有錯誤的情況,“要尊重事實”,這樣的中心論點滿眼皆是。這篇文章中“權威”化身為“我”,文章通過“權威”和“平民”的對話,道出了“權威”也有錯誤的情況,借以表現“錯的就得改”的主題,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這種寫法的要領是:要點出概念或所講的道理,不能讓所講的道理淹沒在形象的敘述之中。如文章開篇就說:“我叫權威,是一位不茍言笑的長者”,“我”畫青竹圖但畫中敗竹多了,不符合現實,恰恰證明了“權威也有錯誤”的觀點。只要明確自己想表達的主題思想,其他的問題都會水到渠成。
以“我”為視角,不僅使文章真實質樸、親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拉近作者和閱卷老師的距離,更為重要的是,以“我”為視角,可使文章獨具特色。“我”的人生經歷有別于常人,“我”的生活狀態有別于別人,“我”的感受自然也迥異于一般人。即便是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也會因“我”的體驗與感悟而顯示獨特性,“我”的視角,帶來文章思想內容的獨特性,也更容易帶來深刻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