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旨在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做好必要的準備,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啟動高中生涯規劃教育,2017年后其他省市也逐步跟進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實現“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科學選才”,高度重視并大力推行生涯教育。在推行生涯教育的過程中,除了由生涯專業教師對學生開展系統的生涯課堂教學、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的生涯教育之外,學生生涯社團建設是實行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將針對學生生涯社團建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展開討論,總結前人經驗,拓展可能的發展模式。
生涯社團建設要以成熟的生涯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把握建設的正確方向。西方發達國家關于生涯教育的研究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生涯發展理論豐富,學科背景廣泛,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生涯發展的規律。生涯教育貫穿了從幼兒園到成年的整個教育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職業觀,促進其個性發展。同時,生涯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自主性發展,為學生的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金斯伯格認為,生涯發展是與個體的身心發展相一致的過程。舒伯認為,生涯規劃是指人們一生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狀況的發展方向和過程,它包括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各種職業和演繹過的各種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生命過程。因此,生涯是包括職業在內的各種人生經歷,是一個人畢生發展的全過程。
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幫助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了解職業社會,幫助個體處理好個人興趣、個人能力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金斯伯格認為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幻想階段 (兒童時期)、初嘗階段 (青少年期)和現實階段 (成人期)。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面臨著快速的生理發育和性發育,各種不平衡感和矛盾困惑會時時出現。這些困惑和矛盾帶來的不僅僅是挫敗感,更多的是生命成長成熟的契機。生涯教育需要幫助學生厘清以下問題:我是誰?我將去哪兒?我要怎樣到達哪兒?同時,幫助學生適當地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為形成獨特的職業興趣和探索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做準備。這對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學生生涯社團是可行性和優越性比較凸顯的生涯規劃教育模式。傳統的學生社團是由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規范制度,自發組織成立的團體。學生社團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示校園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福建省寧德市高級中學 (以下簡稱“我校”)學生社團的主管部門為校團委,指導教師多為團委老師。近年來,我校學生社團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學生開展科技觀摩、文藝娛樂、體育競技、社會實踐、社區公益服務等活動的重要陣地,充分彰顯了學生社團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社團在校風、學風、校園文化建設及素質教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社團的教育功能不是通過硬性灌輸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社團內部的環境、氛圍、成員之間的關系和社團活動的組織和實行過程來實現的。學生社團活動具有自主性、指向性和自覺性。基于這樣的考慮,學生生涯社團的建立和發展也將成為必然的選擇。但目前中學學生生涯社團建設存在如下問題:
1.理論研究基礎不足。到目前為止,專門針對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還比較少。先前的教育模式認為中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考,離職業選擇還比較遙遠,高考成績才是評估教育成果的決定性指標,從而忽視了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即便有生涯規劃教育,也只局限于短時間的功利行為。基于以上種種原因,針對中學生特點的學生生涯社團建設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比較缺乏。
2.系統性不強。最早成立學生生涯社團的大都是國內知名高校,高校成立學生生涯社團的目的是連接單位、學校和個人。大部分是由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來分管,旨在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更多的是組織與學生就業相關的活動,活動多傾向于模擬面試、職業信息分析、職場探索、招聘會等。這跟中學階段要進行的生涯規劃還是有所出入,這些活動設計上不是很符合目前的高考體制及中學生的特點,不能生搬硬套。
3.缺乏專業性指導。目前,學校學生社團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指導不專業,特別是針對這種專業性質較強的社團尤為突出,容易造成社團發展方向不明確、社團活動不專業等問題。中學里大部分是高考科目的任課教師,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生涯規劃教育相關學科背景的教師比較稀缺,專業指導人才缺口問題亟待解決。
1.自我探索為主,職業探索為輔。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平衡,存在著服從與反抗、封閉與開放、依賴與自由等矛盾,由于年齡的限制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充分,而且學習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對社會、職業的了解也不全面,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體現在生涯發展過程中。高中生的生涯社團建設需要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主要任務是幫助其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并逐步形成自我認同。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需要經歷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3個階段。高中生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心理自我。這時候的生涯社團活動主要是以興趣、能力、價值觀為主導,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職業興趣,了解個人能力與職業的關系,注重衡量自己的能力,同時考慮個人與社會的需要。
2.尋求支持,多方聯動。高中生生涯社團建設針對高中生的特點,依托學校的力量,將生涯社團的活動納入校園文化生活當中。生涯社團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不僅需要配備更專業的師資、教育資源,也需要開拓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打造“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相互關聯的活動圈。
3.打造品牌活動,吸引更多人才。學生生涯社團只有具備良好的形象和影響力,才能夠吸納大量優秀的人才,進而保證生涯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學生生涯社團必須發展屬于自己的社團品牌活動。例如,我校記者團組織的“校園主持人大賽”,在社團活動中得以年復一年的傳承。學生生涯社團在加強自身內部建設的同時,還要努力構建屬于自己的品牌活動。
綜上所述,學生生涯社團的活動不僅能提高生涯規劃教育的成效,還能讓學生在社團活動過程中獲得接納與被接納的體驗,促進學生的發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并且通過專業地指導和觀察,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