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生活教育論是其教育思想的精華與核心,不僅在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具有歷史意義,對今天我國教育事業的具體改革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謂生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以及“教學做合一”。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面臨著全新的問題,需要進行深化的改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對于新時期的教育實踐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自從2002年以來,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就進行了全面的革新,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還要求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要求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些要求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個方面并重,因此結合新課改的這些具體要求,我們就必須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當中汲取知識和營養,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實踐改革提供積極的動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因此我們需要仔細研究其具體含義。所謂“生活即教育”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描述來說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簡單來說,陶行知先生所表達的含義就是寓知識、寓教育與生活之中,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展開學習,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認識這些改變。
中學歷史課本就是對以往歷史的一種回顧,這種回顧的目的在于從以往的歷史之中汲取經驗來解決當今社會和未來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用術語來說就是“借古鑒今”。這就是我們學習歷史知識的最終目的和核心意義。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創設相關的具體情境,這些具體的問題情境就是要求把專業問題包含在具體的生活事件中,這樣對問題的解決就會更加深刻,更加有作用。以往的歷史經驗表明,歷史教學只有足夠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的需求,符合生活的現狀,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老師可以通過使用相關的教學軟件采集一定的歷史照片,然后通過自己的口頭引導進入課堂學習中。比如在學習到美國獨立戰爭這一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展示兩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即“來克星頓中心廣場的人物紀念銅像”和“自由女神像”。根據第一章圖片引導學生說:“為什么在來克星敦廣場建設這樣的銅像”?然后結合課本知識之中的章節要求學生們進行問題探索:北美人民為什么要反抗大英帝國的統治?根據第二張圖片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思考:自由女神像有什么特點?她的手里面拿的東西是什么?具有什么意義以及為什么自由女神像對美國人民如此重要?
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把專業的課本知識和具體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幫助他們深刻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也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培養自己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這是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不謀而合的,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理念。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中又一個重要的觀點。所謂“社會即學校”就是指把社會作為學校,使得學校的生活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社會生活;同時它也有著另外一種意思,即學校含有社會的意味,要求我們對社會進行積極的改造,把社會變成一所大學校,使社會具有學校的教學功能。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要提出“社會即學校”就是為了反對以往的“學校即社會”這種教育理念,他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下,學生能夠在其中學到的東西太少,大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想象能力。
生活處處有知識,因此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要有著敏銳的眼光去尋找這些知識,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和具體的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老師需要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知識和感悟生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把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之中,這才是我們進行歷史教育和學習的最終目的。我們進行歷史教育和學習不能只是停留在對以往歷史史實的了解與掌握,而是需要加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新鮮元素,把歷史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些要求不僅落實了課本教學的要求,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了自己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歷史使命感。這樣學生對歷史課本的學習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以史為鑒,在悠久的歷史文明中汲取有利于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有效營養。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個命題,其意義就是說“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也就是說我們進行教育的方法要根據學習的方法來制定,學習的方法要根據做事的方法來制定。事情怎么做就應該怎么樣去學,怎么學便怎么樣去教。教而不學、學而不做都不是正確的“教”與“學”,“教”和“學”都需要以“做”為中心,我們需要在做事的過程中去學習和教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意思放在今天來說就是指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僅需要把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要把中學歷史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來展示他們自己,老師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機會,學生在這個大舞臺之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綜上所述,課堂是教學工作的前沿,是主要的基地,教學的方式使用是一門藝術,而我們對藝術的探求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我們對教育的探索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展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觀念是他生活那個年代所遺留下來的時代精華,他真切地指出了教育的本質所在,提出了正確的教育指導與要求。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教育領域的課程改革工作正在大力展開,其中有許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教育的工作者在現實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始終要貫徹落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歷史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