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六到八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鮮明的特點:首先,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自制力;其次,很多孩子對語言的理解不到位,常有家長反映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再次,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存在感,有時候會故意違反課堂紀律來引起教師、同學的關注。比如,有些學生回答問題特別積極,只要教師提問就立即舉手,甚至起立直接說出答案。當然,孩子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成年人可以用理智來化解情緒危機,但孩子只能尋找發泄的途徑。小學低年段學生在心理上存在共同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的管理,因而建立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必須在了解學生心理的前提下進行。
小學低年段學生完成從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到按時上學、認真聽講、及時完成課后作業等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此時,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消除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轉變過程,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等,這些都建立在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基礎之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師的行為習慣展開,完全忽視課堂管理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在教師的強壓之下會產生擔心、害怕的心理,尤其是現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行為習慣不計后果,導致課堂管理變得更加困難。如果教師未能轉變傳統觀念,教學工作難以開展。
交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有效方法,教師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制定教學方向和管理措施;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明白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對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排斥。在交流過程中,還能體現師生之間的尊重和平等關系。其實,通過接觸能夠發現,低年段的孩子是最純真的,只要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更好。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會更加尊重教師,還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課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以往的課堂管理中,主要是為了維持課堂秩序,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受更多信息,以便提高學習成績。這種教學管理方式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并不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數學運算,而是要求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未來的競爭是綜合素質的較量,小學低年段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發展潛力巨大,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地引導和管理,必將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筆者認為,教學管理就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只有思想上得到認可,行為才會產生效果。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課堂管理的執行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個人行為建設,保持良好的師德和師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應該充滿熱情,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學生,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懷和溫暖中健康成長,這一點對于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尤其重要,他們弱小的心靈十分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鼓勵。
首先,教師要從小學數學和低年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入手。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理解上會存在困難,教師要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培養,挑選有代表性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模式。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在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后確定教學起點,有效地將基礎知識與新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次,引導學生適應集體生活。在小學低年段,由于學生尚未適應集體生活,缺乏集體意識,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其他人產生什么影響。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這是適應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因為傾聽是交流的開始,也是對他人的基本尊重,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新的思維火花,還能不斷完善自己。此外,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讓學生都能參與學習,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如此既能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最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都很強,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多進行課外閱讀、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的良好習慣。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學生能夠更迅速地適應課堂管理模式,配合教師完成數學教學工作。
創建有效管理模式的目的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自我約束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課堂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這恰恰是小學教育的難點之一,小學低年段學生剛經歷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并沒有自我約束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制定課堂規范來約束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筆者研究發現,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課堂管理的方法很多,如組織以自我評價為主題的班會,在討論中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問題,及時改正錯誤,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自律。
在課堂管理過程中,學校發揮著不可小覷的引導作用。首先,學校要加強對教學管理的重視程度,將教育的重心由成績向素質培養方向轉變。將課堂管理效果與教師考核聯系到一起,能夠調動教師的課堂管理積極性;其次,學校要組織課堂管理模式學習活動,幫助教師了解更多關于低年段數學課堂管理的知識。教師在學校的重視下,會投入更多精力在課堂管理上,營造更加舒適的教學環境。此外,家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多與孩子交流,將孩子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培育,構建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前提。面對小學低年段學生,教師要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尋找適合的教學管理模式,才能增強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1]劉淑波.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管理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2]陳雨佳.談班主任關于班級課堂教學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報刊薈萃,2017,(5).
[3]王成鳳.小學低年級數學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