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吟
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各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基礎薄弱,所以相比理論學習,這一階段學生的能力、思維及習慣培養更重要,因此,教師應以此為目標改革教學。語文教學更是如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奠定能力基礎,教師可恰當采用微課教學形式,深入地考慮如何在小學低年級利用微課去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微課是以課例片段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方式,但是其構成并不止如此,除去教學課例視頻片段以外,同時也包含了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課件、教學設計、教學總結、練習考核、信息反饋以及教師評價意見,等等,這些要素協同構成了微課整體。這樣的教學形式在各科教學當中都有著正面的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利用微課,首先可以激發學生深入了解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的引導迅速進入學習情境。由于教學影片有很強的直觀性,所以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與其形象化思維十分相符的,學生自然會產生興趣。其次,可以讓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開展碎片化學習,將學習分散開來,并滲透進生活中。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在校的一段時間或是幾本教材能夠全部涵蓋的,在應試環境下,許多教師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步調都普遍缺乏了解,而且也并不認為學生需要有自身的學習步調與方向,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思想走即可,這對教學自然是有害無利的,所以利用微課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1.微課設計趣味性低,無法吸引學生。微課要體現出實際教學效果,吸引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第一時間注意到內容,給予學生感官及思想上的強烈沖擊,才能算作有效的微課,否則學生一開始便感到無趣,不愿參與進來,那么后續只會越學越痛苦。為了讓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求知欲第一時間被調動起來,微課的設計必須要具備更高的趣味性,例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將學生喜歡的動畫、影視劇劇情或游戲等內容融合進來,這也會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但是為圖省力,我國小學教師很少考慮到學生這樣的需要,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2.教學依然存在局限,無法滲透進生活。學習究竟是怎樣的過程,在于校方、教師以及學生自身的理解,只有讓學生意識到學無止境,而不是只在課上的時間,只在校內才會認真學習。這就需要耗費一定的心力及耐性,教師需要在課上課下都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從而讓教學內容分散開來,使教學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3.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向不明確,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我們所不能忽略及否認的,在任何科目的學習過程中都是如此,只有幫助學生自主發現學習的方向,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加自主,從而擺脫被動依賴的局面。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也缺乏尊重,由此便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致使微課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1.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在哪一科的教學過程中這都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只有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他們才會有探索、思考、質疑的欲望,才會自主投入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各科學習才剛剛開始,如果在起步階段,教師便灌輸了大量的教學理論內容,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學生只可能會越來越感到厭煩,而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因此,教師應當懂得如何利用微課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如此,他們的學習能力才會逐步增強。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以形象化的認知為主,他們腦中的思考情境是以圖像或是影像方式存在的,而微課顯然是符合其思維特點的。因此,教師應當融合更多直觀性、趣味化的內容在微課視頻當中,以利于學生加快理解速度。例如,在小學二年級課文 《黃山奇石》的教學過程中,在設計微課視頻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就可以結合黃山奇石的視頻影像或是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看到黃山奇石作為黃山四絕之一的神奇面貌,這會帶給學生更大的感官震撼,讓他們的興趣得以快速激發。
2.利用教學視頻擺脫教學限制,滲透教學。學無止境并不只是一個空洞的詞,還是一種需要教師與學生都切實去體會的精神。為了讓學習、思考、探索形成一種習慣,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要開始讓自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滲透進生活當中,而并不只是在校內,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努力教學,學生才會努力學習。為了讓教學內容逐漸碎片化,如同拼圖一樣讓學生逐漸去積累,微課的應用十分重要。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尚未開課之前便對課上要討論的內容事先進行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加以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去獲取更多的相關內容,這樣一來,學生能夠自主去了解的部分,在課前便已經了解了,對于無法理解的問題則可以記錄下來,在課上與教師及其他同學展開討論。事實證明,擺脫了局限,學生的學習氛圍會更輕松,而且學習內容被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變小。
3.借助微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及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需要講到的內容較多,而且由于教師事先不會歸納教學的重點、要點,所以在課上進行講解時,都是一股腦地完成內容的講解,而難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明確學習方向。為了讓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向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向都更加明確,便可利用微課進行啟發,讓學生根據課程的視頻內容自主進行發散思考,主動了解更多相關的內容,這樣等同于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權交還了回去,是對學生的基本尊重。例如,在二年級課文 《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規劃微課內容時,就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提出更多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你還知道哪些植物是靠風傳播種子的?你還知道植物轉播種子的其他方法嗎?這些點滴的啟發,都可能讓學生主動地開始思考,最終達成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關鍵詞是啟蒙,在于能力、思維與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與教師來說,意義都十分重大,特別是在當前的趨勢下,教師更應當積極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微課則正是最為有利的方式之一,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及討論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福蓮.淺議微課對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積極意義[J].好家長,2017,(11):40.
[2]林婷婷.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153.
[3]胡波.小學語文教學“微課”實施的心得體會[J].甘肅教育,2016,(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