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娟
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計算機和手機網絡接入設備的運用顯著提高,互聯網的普及也達到了新水平。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達到7.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3%。在信息時代,人們獲取新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便捷程度顯著提升,全球信息化程度的全面提高,也給傳統圖書館管理帶來了挑戰和生存危機。因此,在充分發揮傳統圖書館價值的同時,應該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積極發展數字化圖書館。
1.不能充分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學校圖書館收藏的主要是紙質圖書,存儲密度小、體積大、占用空間多、保管成本相對較高,圖書種類和數量都十分有限,學校圖書館的圖書品類和數量基本停留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評估線上,未必能夠真正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尤其是中學內的圖書館。
2.運作效率低下。現有圖書館的圖書分類編碼大多數由手工錄入,分類不精準,各管理者分類時缺乏統一標準,入館者借用時也多靠人工問詢,且查找時較為困難,耗時較多。多數高校圖書館內也未提供清晰易懂的查詢指引等,造成入館者使用不便的同時也加大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3.缺乏有效的圖書歸還輔助機制。由于各種原因,有許多讀者所借的圖書未按時歸還,這樣一方面影響圖書的正常流通,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利用價值;另一方面,由于所借圖書超期要罰款或其他處罰,使讀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經常因此發生矛盾,而傳統圖書館很少有提醒讀者到期還書的輔助手段。
4.管理人員素質缺乏。現有圖書館管理人員多數跟不上信息化時代要求,缺乏對信息化管理和自動化管理等技能,這對實現圖書館現代化有著明顯的不利影響。
5.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落后。部分管理者思想陳舊,一直沿用從前的管理模式,未從各種電子閱讀方式中吸取優秀部分并運用到傳統圖書館的管理中,傳統圖書館對于部分年輕人來說過于沉悶和枯燥,很多人無法沉下心來在圖書館閱讀。如今網絡文學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大部分圖書館少有網絡文學作品,致使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去圖書館,更愿意在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上進行閱讀,導致許多年輕的讀者流失。
作為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相比,主要有以下優勢:一是信息載體密度大,占用空間小;二是信息共享程度高,傳遞速度快;三是服務面廣,覆蓋區域寬;四是保障手段先進,管理成本低。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本化管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圖書館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新的要求,無論是在資源共享還是閱讀便利等方面,都特別強調對人的理解以及強化人在圖書館中的作用。傳統圖書館應堅持“以人為本”,倡導人文關懷,實行人本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人性化服務,這將是現代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長期發展方向。只有將人文力量與時代發展充分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傳統圖書館的價值,促進傳統圖書館的持續發展。
2.利用電子資源,提高圖書豐富性并方便讀者交流。在傳統圖書館中,建立電子圖書室和讀者交流室,引入一些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以較小的儲存空間增加可供閱覽的書本,大大提高圖書館藏書的豐富性。圖書館也可設立QQ號、微信公眾號,推行數字閱讀,或者組織讀者喜愛的圖書評選投票、在學校舉辦圖書“漂流”等活動,更真實地了解讀者需求,更好地為讀者提供貼身、個性化的服務。
3.提高圖書數量和質量,同時滿足師生的需求。提高圖書館內圖書的數量和質量,除了滿足教師對教學研究的需求外,也滿足學生通過自學獲取信息的需求,在圖書的采購時嚴格把關,應請各學科的老師及專家提供采購意見,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保證采購回的書本是真正所需要的。
4.利用短信平臺,提供人性化服務。工作人員通過對軟件進行設置,系統自動對有快到期的圖書,給讀者發短信或者電子郵件提醒,進行催還,可避免讀者支付不必要的超期費用,也可讓圖書得到有效的利用,這樣人性化的服務充分體現了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
5.采取多種途徑,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現代圖書館管理對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管理人員既要精通傳統圖書館業務,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要著重提高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圖書館管理服務及質量效益的能力。以館員為本,通過進修學習和業務培訓,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參加計算機網絡應用,促進館員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管理員對信息時代互聯網服務的主觀能動性,本著“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讀者”的思想,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現有的資源為依托,與時俱進,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6.改革管理模式,轉變服務理念。進一步規劃管理,轉變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打破封閉多年的半開放式管理模式,把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深入到學校課堂教學、學生實踐活動、教師教研學習、數據查找、科研項目等。針對學校圖書館空間較小的特點,可與其他學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合作,聯合建立共享空間,逐步實現區域性合作,讀者可以不受地域的約束,隨時進行檢索和閱讀。為此,增加了讀者數量,提高圖書的使用頻率,又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師生的第二課堂。
7.充分發揮傳統圖書館的優勢。傳統圖書館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擁有非常全面系統的圖書資源。目前,現代技術還不能將這些資源全部轉化成數字信息,而且傳統圖書館營造的良好文化氛圍是數字化圖書館所不能實現的。因此,要利用信息技術更加充分發揮傳統圖書館的特點和優勢,而不是用數字化圖書館替代傳統圖書館。
隨著信息技術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圖書館的管理和信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及自動化靠攏是勢在必行的。只有正視傳統圖書館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順應高科技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將數字化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有機融合起來協調發展、積極應對,才能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使學校圖書館內的圖書發揮最大的效用,圖書館在學校建設中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情報部門。
參考文獻:
[1]許忻.高校圖書館編目工作的重新定位[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0,(2).
[2]周永紅.中國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3.
[3]魯皓.基于用戶滿意度的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評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4]周波.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研究,2006,(4).
[5]潘曉穎.數字時代中學圖書館藏書建設初探[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2).
[6]安鳳妹.對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思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5):158-160.
[7]閆敏.試論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辦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3):22-25.
[8]鄭茂華,林素梅.新技術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運營創新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