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宏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貴州 貴陽)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首先,高中地理課程從主考科目變為選考科目,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興趣需要。因此,高中地理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會產生影響。其次,高中地理課程成為選考科目之后,授課形式從行政班變成了走班制,加大了教師的管理難度。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進行教學模式以及授課形式的創新,從而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隨著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出臺,高中地理課程教學迎來新的變化,新高考改革背景以及對高中地理課程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點。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將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科目列為選考科目,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需求基礎上,選擇三門選考科目進行考試,且沒有文理之分。每門選考科目可以在兩年內進行兩次考試,平時成績被納入高考成績,使得新高考更能體現學生的特長及能力。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提高日常教學中的教育質量,用以適應新高考的需求。
新高考改革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首先是授課學生對象發生了變化。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授的學生都是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整班的教學。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面對的是來自不同班級選修地理課程的學生,這在班級管理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學生具有共同的地理學習愛好,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展開教學計劃。
由于新高考改革的推行時間較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一直是教師面向學生的單向知識灌輸。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這種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難以提升學生平時的地理學習成績,難免會使學生的高考地理成績受到影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修地理的學生,都是對地理課程有著極大的愛好和興趣的,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進而造成教學質量的低效化。
新高考改革使高中地理課程變成了選考科目,班級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行政班,他們在進行地理課程學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遲到的現象,影響了地理課程的授課時間安排。而且教師對于來自不同行政班的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充分掌握學生情況,使得授課過程不能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另外,在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制課程,學生之間彼此不熟悉,不能更好地展開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在面對新高考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科學管理班級教學,用以解決改革所帶來的問題。以下分別進行介紹。
對于新高考的要求,更加注重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首先需要積極改進教學內容,使其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利于學生接受。例如我們可以充分開展“鄉土地理”教學,讓具有共同興趣的學生一起結合家鄉的特點研究地理知識。另外,我們要加強探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主體地位。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積極進行分組教學。通過科學地劃分學習小組,使不同班級的學生相互認識,相互促進彼此的學習。在小組教學中,我們通過對小組的管理,可以有效幫助教師提升班級教學管理質量,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新高考改革發展了素質教育精神,讓選擇地理課程的學生,能夠在自己興趣的指引下更好地獲得地理知識。我們為了應對新高考改革所帶來的地理教學問題,從教學模式入手,將教學變為更加利于學生應用,更加符合學生興趣需求的互動式教學。在授課形式上,通過對不同班級學生的重新結組,積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我們的地理教學更加利于學生學習,更加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教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