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 崗
(江蘇省蘇州吳江汾湖高級中學,江蘇 蘇州)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核心素養的培養成了學校教育更關注的話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不可少,教師更加注重學生體育能力和體育素養的提高。在原來的體育教學大綱中,高中體育教學僅僅規定了一整套競技運動的項目、規則和辦法的總綱,老師按照這個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去上課,完成規定的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標準??梢钥闯觯谠瓉淼慕虒W大綱下,教師是在教教材。但是,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師不再是教教材,相反是在用教材,即只要是在課程標準設置的框架內,任何可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的運動內容都可以被選擇作為教材。因此,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教師可以把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放在第一位,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通過這樣的指導和學習來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價值,讓學生學會體育學習與鍛煉;通過這樣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和能力。
原地推鉛球是高中體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有時降低了助跑等環節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對這一運動要領掌握不夠規范,如果這一運動要求得不到提高,學生動作要領和技能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進行了多種推鉛球的方法,現將自己的教學心得總結出來,供同行參考。
推鉛球從體育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運動。因為在實際的推鉛球教學中,對學生身體的運動技能及協調能力有較強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有側重點的訓練。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分兩大步進行:
第一大步:動作分解訓練。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培養學生手指撥球發力的能力。在球離手的瞬間要求學生手指要有撥球的動作,即通過手臂帶動手腕拋球,這種能力的訓練也可以采用雙手體前頭上交替撥傳球訓練。(2)培養學生持球技術與穩定性的訓練。在進行訓練時可以讓學生用手指持球并將上體前屈90度做左右擺動,即采用持球并做體前屈的左右擺動訓練。(3)進行學生用力的順序訓練,包括頂肩、伸臂和扣腕撥指的動作。在訓練時,讓學生雙腳左右開立并與肩同寬,然后保持上體前屈,左手托球的下方并置于右頸處,右手持球且保持掌心向下,然后反復進行訓練。(4)培養學生的蹬腿和手臂推球的力度。在進行實際訓練時要求學生兩腿蹬地的同時右手向上推球即采用原地向上推球的方式。(5)培養學生的腰部發力技巧??梢砸髮W生保持正確的坐姿然后完成推球的動作,即可以通過坐姿推球的方式進行。(6)培養學生的腿蹬地發力技巧。在進行訓練時,可以通過二人合作或一個學生借助于肋木(這一選擇較好,但對器材要求較高),讓學生熟練地通過右腿蹬地實現右膝、右髖轉向。
通過上述六種分解動作的訓練,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訓練完成推鉛球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當然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還需要進行一些其他動作的訓練來促進推鉛球各項能力的協調完成。在上述不同的訓練方式中,學生可以完成推鉛球所需要的各項能力的肢解式訓練。
第二大步:動作綜合訓練。在第一步分解動作完成以后,可以對這些動作進行連貫性的訓練,即綜合訓練。在綜合訓練中不僅要對傳統體育教學中強調的要領進行訓練,還要對學生心理角度的動作表象進行構建。學生心理角度動作表象的構建在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有很大的潛力。其實,心理角度的動作表象的構建對學生的體育活動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這種影響看不見,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實際上,就是訓練學生在推鉛球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出是什么樣的推鉛球的動作過程,這個動作過程越清晰越實際,推鉛球動作的完成則越順利越到位。所以,在進行綜合訓練的時候實際就是讓學生先去構建一個正確的動作過程表象,然后再去實施具體的動作訓練。
通過這兩大步的訓練實施,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自身體育素質,然后通過反復的操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上述兩種分解動作的訓練優于傳統的動作重復式的訓練,因為其遵循了從“分”到“總”、從“心理”到“動作”的訓練思路。把傳統的訓練方法和分解式的訓練方法加以比較,可以看出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推鉛球的整體動作的訓練,即強調動作一步到位,其缺點也很明顯,即機械重復訓練,這種訓練方法不利于學生精確地掌握推鉛球的具體動作,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同時,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影響,讓學生認為推鉛球就是一個笨重的運動,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分解式的訓練方法則克服了傳統訓練的一些弊端。因為訓練思路改變了,學生對推鉛球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認為推鉛球不再是一項笨重的體育運動,而是一項技巧性極強的運動。其次,通過分解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推鉛球動作雖然只有前后幾秒,但是需要用到全身的力量與不同部位的訓練技巧。再次,動作表象的構建更不同于傳統的訓練,讓學生思維得到鍛煉,讓學生意識到體育不僅是體格上體力上的訓練,而且也包括了腦力(思維)的付出??梢?,通過這樣的訓練思路對學生建立科學的體育認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不同的訓練方法也可以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意識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實踐證明,如果真正幫助學生建立了這樣的動作訓練意識,那么學生在其他的體育教學項目中,也會潛意識地去通過動作分解的思路掌握和完成其他的綜合性動作。研究還表明,如果學生在進行體育訓練的同時有心理過程的參與,那么學生在提高體能和技能的同時也必然增強了思維能力的訓練。因此,通過體育技能的訓練和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體育素養。
當然,老師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育訓練的時候也可以適當放手,而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特別是一些新授課,對學生了解不是很清楚,老師應該加入學生的行列中,扮演一個角色演一演,如果能體現出在老師的幫助下那些弱勢群體里的學生由“不會”到“會”這樣一個過程,更能體現出“平等中的首席”。在“不會”到“會”的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素養在不斷的“學會”中逐步形成和提高。
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當教學過程結束后,對學生的教學是不是也結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教師對教學的思考并沒有結束。那么,通過對原地推鉛球教學的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要實現高效,還應該就下面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是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種能力是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包含技術含量的體育技能。因此,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提高體育技術含量。而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實際就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課時很緊張,如何在這種緊張的學習中做到高效體育教學呢?筆者認為體育教學首先是建立在對傳統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的基礎上,然后再實現真正的高效。因此,對原地推鉛球的教學也是這樣,不能僅僅把推鉛球看作一個笨重的學習內容,也不能把推鉛球看作是沒有技術性僅僅就是用蠻力。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應該努力改變這一認識,讓學生在全新的意識中完成具體的動作訓練,從而達到高效。
二是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付出腦力,而且還要付出體力,要讓學生意識到體育訓練是腦力與體力的協同付出。即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體力上的訓練,還應該通過運動對學生的智力進行強化,讓學生在體力訓練的同時學會動腦思考怎樣才能高效學習,通過體力和腦力結合從而把學生內心對體育的那種熱愛真正激發出來,這種熱愛被激發出來以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高效課堂的實現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熟練掌握體育技能,既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素養和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對原地推鉛球的教學與研究,可以尋找到體育技能訓練的一條有益途徑,可以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效果,同時也為高中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視角。
當然,課堂中學生積極的自我表現給我極大的教學啟示:那就是體育教學必須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那種單純注重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而要千方百計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在學習和鍛煉過程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從內容的選擇安排到教學手段的開發和利用,都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創建新型的體育課堂,同時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大膽創造的廣闊空間,才能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標準,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