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斌
(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甘肅 禮縣)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教學中,政治課一直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學科,它不但貫穿了整個中學學習階段,并且在大學學習中也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對于高中生而言,更是一門從高考改革之前就進入高考并一直延續至今的重要的高考考試科目之一。而哲學作為政治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對培養高中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避免了應試教育模式下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培養的錯誤觀念。另一方面,哲學教學對高中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從較高層面對廣大學生進行引導,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總結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與哲學知識進行合理的結合。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對人類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不僅如此,它對人類改變世界的活動也具有偉大的指導作用。因此,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辯證唯物論與政治常識教學相結合。
首先,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使人們認識到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個觀點對于我們的教學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它從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意識對于學習的促進作用,并且,只有使廣大學生從意識形態層面提高其對政治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其次,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都遵循著其固有的、普遍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客觀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同時又可以被人的主觀能動性所利用,對此,在政治常識的教學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到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切不可違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規律,隨心所欲地打亂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學習,掌握一套先進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唯物辯證法對事物的認識包括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矛盾分析法等重要內容。這些觀點不但有利于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事物的本質,而且對我們的思維模式、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由于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展的,因此,我們要做到用發展的眼光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并且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堅持運用與時俱進的觀點,進而憑借一些前沿的、不斷發展的觀點對事物的發展過程形成一個及時、全面、準確的認識。
其次,通過對唯物辯證法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任何事物之間,或者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們要堅持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不能否定事物之間的聯系,又不能將本來沒有聯系的事物強行聯系起來。反映在教學中,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將所學知識點相互聯系,通過對不同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最后,在教學中始終貫穿矛盾分析法,這要求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對所學內容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而不是片面地發展應試教育;(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分清主次,對重要知識點要花費精力進行重點學習,對非重要知識點要根據大綱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學習與掌握,堅決杜絕不分主次、毫無效率可言的“一把抓”。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認為,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事物的現象來抓住事物的本質,并通過實踐對其進行檢驗。在對高中政治常識的學習中,教師更要嚴格遵循認識論的科學規律,通過對課本知識點字面意義的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進一步做到深入理解,挖掘其本質,最終達到對知識的真正掌握,而不僅僅是對概念的死記硬背,淺嘗輒止。例如,對于教學中改革開放的內容,不少學生在學習時常常停留在對表面現象膚淺、片面的認識水平,而對于深層的、本質的問題卻毫無涉及。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合理引導學生運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改革開放,實事求是地看待形勢,分清其現象和本質,進而通過我國長期實踐取得的成果進行進一步論證,提高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知水平。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常識教學中,運用哲學的理論來教學,不但可以將哲學的觀點應用到政治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對于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習有更好的效果,對政治現象的理解上升一個層面。而且可以讓學生對政治的學習更加深刻,有助于學生對政治常識的理解,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