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實驗小學新天地分校 廖素敏
在現今我國的語文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師很清楚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愿意花精力研究閱讀教學,在研究中尋找和分析有效的教學方式。本文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在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為了體現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太廣泛,造成教學目標設定太大,太大的教學目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思維邏輯能力,但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目標概念,不能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有的時候還不能明確教學目標,造成小學生不能深入理解語文教材內容或者搞不清楚教材里的重難點。還有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偏離教學目標,不能圍繞原來設計的教學目標實施教學,有時候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習慣會阻礙教學內容的順利實施。語文教師在設置具體教學目標的時候,還容易忽視課文和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造成無法生成系統性的教學目標。
其次,有些語文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時候在教學上急于求成,造成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教學內容的重點,教學內容和設計的教育目標要求的重點出現偏差,過度要求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范圍,而忽視課程的重點,這種情況將不利于語文教師挖掘和提升教學能力。
最后,小學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上只注重語文基礎教學,忽視應用正確的教學方式,造成語文的實際教學與教學方式相違背。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忽視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性,使教學質量得不到顯著提升。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很容易忽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對提升教學質量很重要,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語文閱讀實際教學中,有的時候語文教師錯誤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用多媒體改善教學氣氛和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造成學生缺乏對文章的閱讀和思索,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果一般。雖然新課改以后很多教師給予了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但缺乏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意識,語文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后,就馬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但在學生討論的時候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就必須首先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只有產生興趣學生才能想獲得更好的成績,才能推動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欲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渴望去閱讀。在閱讀前就要利用課堂導入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閱讀中,語文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刺激學生的閱讀渴望,在閱讀后,適當根據所學內容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刺激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欲望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認為要把握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后這三個關鍵點。閱讀前,調動學生對課文興趣。閱讀時,教師要圍繞課文中心目標,提出疑問,刺激學生不斷產生閱讀的渴望。閱讀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欲望,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才能調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具有很豐富的思維想象能力,而且他們每個人的思維特性都不一樣,對語文閱讀的理解和想象也是有區別的。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小學生的思維差異性,尊重他們對文章的不同理解和想法,不能用教師自身的思維模式去否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限制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語文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當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提出質疑時,語文教師要認真給予回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更加有效,富有生機。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依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內容,閱讀能幫助學生認字,體會文章的意境。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脫離學生的實際發展設置的教學目標不利于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
其次,語文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并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包含的內涵和意蘊,幫助學生找好閱讀文章的切入點理解教學內容。語文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創設學生閱讀情境,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要求,能自主體會到語文閱讀的精髓。
最后,語文教師應合理加工教學內容,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語文教師在保證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的引導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課本的情感體驗,融入到教師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中。語文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和學生實際發展狀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