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赟
(瓦房店市第三初級中學,遼寧 瓦房店)
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現象數不勝數,地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由最初的傳統紙制地圖到各種電子地圖,怎樣才能真正地讀懂和理解地圖已經變得尤為重要。《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讓學生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再學習能力。基本技能中就包括閱讀和使用地圖的能力,利用圖像獲取和表達地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地圖應用能力可以作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有利途徑。
初中生處于核心素養形成的起步階段,他們缺乏對不同地圖的判斷、分析和繪制等基本能力,這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如何讓地圖應用能力的培養成為發展初中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變得尤為重要。
地圖與地理教學相伴而生,地理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地圖為依托,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一種地理空間概念。教學設計中的地圖能夠代替文字傳達很多信息,教學中單純地依靠文字敘述和講解,只能形成簡單的機械記憶,這種理解不深刻,也不長久,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地圖可以作為一種知識依托,借助地圖可以把相關的地理事物、現象、規律系統化地聯系并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地圖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踐創新能力,這正是核心素養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兩個基本點的有力體現,通過培養學生的地圖應用能力能夠很好地在地理教學中落實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任務。
因此,如何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鍛煉地圖應用能力的機會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在精準解讀課標及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搜集多種類型的地圖,設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的地圖應用能力培養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圍繞地圖展開分析、討論,得出學習結論,從而發展學生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核心素養。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地圖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表達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學生這種地圖思維的形成需要教師輔以有效的問題引領,讓地圖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讓地圖思維變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時可先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很容易看出: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呢?這時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響大?同學們各抒己見,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這時可讓學生回顧五帶分布圖,得出人口稠密區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回顧地形圖,觀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廣闊的近海地區。教師也可與耕地分布圖比較,得出人口稠密區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區,各要素都明了后再綜合總結不難得出:人口稠密區是自然條件好的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適時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些地區農業發達,工業、交通、城市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區。這樣通過教師的有效問題引領學生認真觀察地圖,深入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努力學習地圖。
以地圖為核心,圖文結合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地理空間能力,讓地圖在學生的頭腦中出現,而不僅只是畫在紙上。
從讀圖入手,將書本知識一一落實在地圖上,從而培養學生的析圖、用圖、繪圖的能力。如講《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一課時,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地形圖和政區圖等,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上找出太行山、秦嶺、長城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并在地圖上勾畫出黃土高原的范圍,對照政區圖明確黃土高原覆蓋的省區。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很快地歸納出黃土高原的范圍和覆蓋的省區,還能掌握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大量的讀圖、析圖訓練,培養學生地圖應用能力。在讀圖、析圖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繪制一些地理簡圖(例如黃河輪廓、中國地圖、臺灣島地圖、七大洲分布簡圖等),通過動手繪圖,學生將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輕松地印在頭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圖,胸懷天下。
為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地理課堂教學變得“充滿活動力”,教師在課堂上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設計多樣的實踐活動,滿足學生動口、動手、動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多種地圖材料,讓學生在“破壞”中建立新的思維秩序,通過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等方式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體驗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和探索空間,探索發現地圖規律,教師再適時引導,并及時提供設計的地圖類反饋練習,以檢驗學習效果,激發學生表現欲望,讓其在探索和體驗中,提高應用地圖的能力,并學會知識遷移,很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電子地圖的出現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例如,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入Google earth可以讓平面地圖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更具有現實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學生提升地圖應用能力增加新的動力。
一些電子地圖,例如高德導航地圖、百度地圖等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本地圖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有主動學習地圖、應用地圖的動機,讓地圖應用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電子地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頭腦中的“地圖”,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能力。
可以利用QQ、微信等現代信息交流平臺,在課內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增加學生地理地圖應用的交流互動機會,對他們遇到的問題及時引導答疑,指導他們搜集有意義的地圖資料,讓他們體會到更多的成就感,同時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帶動和引領。教師隨時將發現的一些好的地圖資源推薦給學生,滿足學生了解地圖功能的各種需求,也是對教材知識的補充和升華,讓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并將學到的地圖應用技能遷移到生活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