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
(江蘇省新沂市第十中學,江蘇 徐州)
課堂互動是學生向教師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倘若缺失了這一環節,英語教學將難以進行。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革除傳統的教學方式,引進新鮮元素,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避免“課堂沉默”現象的發生。
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英語學科注重對知識的積累與模仿。這就意味著英語課堂的教學側重于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對課本范文的誦讀。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英語課堂教學缺失了應有的趣味性與新奇性,課堂氛圍也不似其他學科那般活躍。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對新鮮知識的渴求感逐漸降低,不愿融入課堂,與教師的互動越來越少,最終導致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缺少了青少年應有的朝氣蓬勃。
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與學生兩部分構成,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存在消極作用都會導致課堂沉默現象的發生。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當扮演好“引導”的角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將學生置于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倘若教師只注重對于知識的灌注,而忽略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吸納與轉換,就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眉飛色舞,學生卻無任何回應的尷尬局面。同時,教師對于課堂活動的評價也是影響課堂氣氛的關鍵因素。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講,他們渴望外界對于自身的肯定與認可。教師對于學生的肯定評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教師如果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了否定評價或采取了忽視的態度,就會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沖擊,并使學生喪失了回答問題的興趣,造成了課堂沉默現象的發生。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不愿與教師產生互動的成因可歸結為以下兩種:一是學生對于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害怕自己的答案與教師所提供的正確答案相悖,從而產生了退縮的想法;二是學生因為自身情感因素作祟,將對教師的個人看法帶入課堂,在叛逆心理的驅使下,產生了對教師的反抗思想,并錯誤地認為不參與課堂互動是反抗的一種方式。
造成課堂沉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模式單一、枯燥。教師要想突破“課堂沉默”這一教學瓶頸,就應當把轉變教學模式作為切入點,在課堂中融合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解“Robot”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課本內容展開聯想,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主人與機器人的后續發展以小劇場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課本內容有了基礎的掌握,并通過拓展故事內容的方式鍛煉了自身的聯想能力與創造力。經過精心編排后,學生將自己的最終成果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學生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課堂。
作為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適當的提問和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提問與評價密不可分,教師在應用時要把握好兩者的尺度,讓其在課堂上展現積極作用。例如,在講述“Natural disasters”這一課時,課文內容涉及大量的生詞,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感覺乏味。教師可以在課程的導入階段,設計一些與“天氣”相關的問題,如“What words do we use to talk about bad weather?”等,借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對于學生做出的五花八門的回答,教師應仔細聆聽,并做出適當的評價,對于新奇的答案加以贊賞,對于欠佳的答案予以糾正。通過熱烈的討論,學生的思路漸漸打開,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也逐漸增加。
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會造成學生對于教師存在誤解,并將反抗的思想帶入課堂。教師應運用新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展現出平易近人的形象,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必要的課堂聯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例如,在講解關于條件狀語從句的語法點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知識點與學生所熟知的故事緊密結合。教師可以將條件狀語從句的基本句式融入“三只小豬”的童話故事。結合多媒體的展示,教師以惟妙惟肖的口吻分別敘述了三只小豬的愿望,學生被教師的敘述逗得捧腹大笑。在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了解到條件狀語從句的基本句式,教師幽默風趣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通過“講故事”的教學形式,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拉近,學生對教師的態度逐漸改觀,“課堂沉默”現象一去不復返。
綜上所述,教師應從造成“課堂沉默”現象的成因入手,對癥下藥,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