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周 勇
(1.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安徽 合肥;2.合肥市第42中學中鐵校區,安徽 合肥)
目前,我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還是以固定的行政班級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一個班級一個體育教師,學生還在“吃大鍋飯”。但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不斷改革,體育教學理念和思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設計的是否科學合理,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
它是指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組織安排教學活動的方式。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一般有三種:集體教學、個別教學和分組教學。
1.集體教學
集體教學即全班學生由同一個教師用同一種方法教授同樣技術動作的一種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一般在課的開始部分熱身活動和結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動以及體能練習中用到的比較多,因為這些內容對學生動作技術要求不高,動作難度不大且易模仿,它能讓教學節時高效。但也有一些較復雜的教學內容(比如廣播操教學、武術教學等),因為受到教學時間以及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只能集體教授學習內容。針對此類技術動作的特點,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是最合理的,但其不乏弊端,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更不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大鍋飯”的形式會讓學生出現“吃不好、吃不飽”的現象。
2.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就是自主學習的模式,也是新課改中提倡的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發揮學生最大的潛能。如籃球技術的三步籃學習中,教師講解示范結束以后,所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進行練習,有的學生徒手練習腳步動作,有的運球上三步籃練習,有的一對一突破三步上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老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糾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的區別是它容易解決個體差異問題,但效果不好;集體教學注重了效果,但學生的主體潛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3.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指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將全班學生按照一定的條件(性別、身體條件、運動水平等)分成若干小組,由教師全面指導,分別進行練習的一種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結合了集體教學和個人教學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此,分組教學也是當下體育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是根據不同的學情而采用的不同形式。
(1)同質分組教學
同質分組是根據學生的性別、健康狀況、體育基礎、技能水平以及體能測試成績等,將處于同一水平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分成好、中、弱等小組。例如在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測試練習中,教師根據學生情況按照成績標準劃定范圍,將學生按照上次長跑測試成績進行分組,然后再為每個小組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這就是按照性別不同給學生確定不同的運動量,再根據不同的運動能力給學生制訂不同運動強度的同質分組。
(2)異質分組教學
異質分組是指把體能、運動技術等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如體操山羊分腿騰越教學中,教師將“助跑踏跳分腿騰越山羊”“原地踏跳騰躍山羊”“不能騰越山羊”三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形成異質分組。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讓會做的學生充當“老師”,即培養體育骨干,為其他學生講解示范并適當地進行幫助和保護,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學互評的良好學習氛圍,這種合作學習既加深了同學間的友誼,提高了學習效果,又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在努力完成小組任務的學習過程中,也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1.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雖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但一節高效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場地器材以及教學環境的需要等科學合理地安排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根據以上對教學組織形式的分析討論,可以得出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組織是一種動態的形式,它是隨著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經過體育新課程的一系列改革之后,為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潛能,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建立終身體育意識,教學組織應該多種形式結合進行,努力做到多樣化的教學組織。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不論采用哪種組織形式,教師都需要清楚地掌握影響組織形式的一系列因素,然后綜合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形式,去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