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長春市綠園區少年宮,吉林 長春)
高效課堂的構建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側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成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
長期受應試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從而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老舊,新課改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堅持以自身為主體,在課堂中以主導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不太理想,且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閱讀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從而遺漏了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學生無法在課堂中啟發個人思維,從而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不足、學習成績的下降。
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應及時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創新,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自主對閱讀內容進行探索。
比如,在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詩歌時,教師即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可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任務包括有感情朗讀詩歌、分析作者的寫作情感、闡述個人體會及思想啟發。讓學生在教學任務的引導下,逐漸深入分析詩歌內容。小組成員朗讀時可采取一人領讀、多人跟讀的形式,或是一人朗讀、多人聆聽的形式。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交換個人想法和意見,最終總結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閱讀詩歌內容的興趣。最后,組內每個人闡述個人閱讀體會與思想啟發,對于學生而言是二次學習。即汲取他人的思想精華補充自我,提高自身語文素養。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方便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進行教學提問“文章的題目為什么是紫藤蘿瀑布,文章中都描寫了什么?”等一系列的教學問題。隨后讓學生自由閱讀文章,探索問題答案。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夠快速找到問題答案,從而加深學生印象,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最終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包含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語文思維。教師可在教學初期為學生構建生動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邁入閱讀課堂。借助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其質疑意識。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學生唯有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也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氛圍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氛圍的影響下,學生會受到感染,有利于個人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僅憑借語文教材的閱讀文本是無法實現培育閱讀能力的目標的,需要課外閱讀補充學生閱讀內容,開闊學生的個人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應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展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