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迎
(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匯知中學,陜西 西安)
預習是指學生在課前對所講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以便在課上有針對性地聽課,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部分教師認為,語文科目是不需要預習的,因為所講內容不像數學有邏輯,不似英語有語法對話,無法預習。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正因為語文教學內容的廣泛性,才更需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學生在預習中先抓住所講內容的主線,然后在課堂上跟隨老師的思路思考、交流,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本文將對初中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述,并提出如何有效預習的方法。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預習語文內容通常是在課前將課文讀一遍,再將字詞看一遍就算完成預習。這樣的預習顯然是不到位的,尤其對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來說作用不大,甚至是無效的。中考語文科目考查內容較多且全面,要求學生具備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僅是淺層次預習已經不符合課標對初三學生的學習層次要求。
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教師可在學生預習前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以學案的形式下發,指導學生先預習學案內容,再帶著問題進入課本。這里的學案要比課堂學案內容簡潔,目的是讓學生接觸文本,感知內容。這樣學生的預習不太盲目,通過閱讀課文內容進而思考問題,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自主查資料,并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寓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給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用且有趣,難度適宜;太難的問題學生無法解決,太簡單的內容學生的思維會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在課堂上深度學習。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為例,這篇文章有鮮明的時代背景,教師需指導學生先自行查資料了解。預習之初先看課文導讀部分內容,這是教材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南,帶著導讀問題和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文下注釋大致瀏覽教材內容,對于疑難問題用色筆畫出,最好寫明不理解的內容,以便在課上針對性解決。文章精彩語句頗多,有的理解起來很難,學生不必急于吃透內涵,只需畫出自己認為有深意的內容,課上教師還會深度講解。課后字詞也是預習重點,有的生詞難寫,有的含義豐富,可以查字典標上準確拼音,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字詞含義。這樣課前教師備課和學生預習同步進行,課上師生思路同步,學習起來步調一致,效率會更高。
以上是現代文的預習方法,接下來講文言文的預習方法。文言文是初中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預習更有必要。預習時要了解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文風等,這些看似與課文聯系不強的內容,對學生學習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影響很大。與現代文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很多字詞采用古意,學生需要區別含義才能疏通文意。以《小石潭記》為例,作者寫聽泉之樂、游魚之樂等,全篇看似寫游記,其實這是柳宗元被貶之后所寫,是為了抒發心中的抑郁苦悶而寄情于山水。在了解背景之后再來閱讀文言內容,寓意便有所不同,看似幽靜深邃的小石潭,卻觸發了作者心中的悲涼苦悶。作者文末道出“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點明了文章主旨——作者的內心是凄苦的,看似游山玩水,實則凄涼難過。如果學生不了解寫作背景,從文面來看,這是一篇普通的游記,那么學生對作者想要真切表達的內容就難以真正把握了。再者是字詞障礙,學生初讀文章感覺晦澀難懂,而課堂閱讀時間有限,預習中就要多讀,在讀中逐漸理解文章大意,在讀中體會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培養語感。尤其是初三學生在考試中會分析、閱讀文言文,所以,要注重日常積累,逐漸掌握文言句式的表達特點,積累字詞的古今異義。在閱讀中同樣要做好標記,以便在課上做到重點掌握。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總體來說,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生開始新的求知過程的第一步,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集中體現。隨著教育的發展,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面對眾多學生難以面面俱到,預習便是學生跟隨老師講課步伐的有力工具。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