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哈爾套九年制學校,遼寧 阜新)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大部分語文教師只把語文學科當作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工具,嚴重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的熏陶,因而導致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有所喪失,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德育,使他們在掌握專業語文知識的同時,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的人格品質。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創設生動教學情境、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這三方面來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進行分析和探討。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所以它本身具有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人格熏陶的天然優勢。而且,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無論創作者的初衷如何,都或多或少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對語文教材中所蘊藏的這種情感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巧妙地將其融入對學生的德育滲透中,這樣,在促使學生掌握專業語文知識的同時,其思想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以《春》這篇課文為例,它主要向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唯美的春天的景色,在這節課剛開始的時候,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仔細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如,“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促使學生在分析這些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更加準確地把握本篇文章的思想情感。緊接著,我帶領學生學習該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描寫方法,對文章中描述景色的語句進行重點把握,促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向我們傳達的情感。如此,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深度挖掘,讓學生掌握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在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顯得十分呆板沉悶、毫無生機。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得到不斷的更新,其中現代多媒體教學顯示出了強大的魅力,它可以使書本上的抽象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為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現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使其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再現在學生面前,實現在生動情境中進行德育的滲透。
例如,在向學生講《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我利用PPT向學生播放了幾張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并且在播放圖片的同時,向學生播放了與蘇州園林相關的音頻,這樣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與聽覺的沖擊,文章中的唯美景色就在學生的頭腦中呈現出來,學生像是置身于蘇州園林的真實景觀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如此,我運用PPT創設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生動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唯美景象,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高深的智慧。
對學生進行德育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只靠語文教材中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除了課堂上的語文教學活動,我們還應在生活實際中適時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道德修養和人格品質都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
例如,在向學生講完《我的母親》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鼓勵學生講述與父母間的的感人故事,樹立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在向學生講完《春》這篇文章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比賽,鼓勵學生將文章中春天的景象描述出來,使學生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大地回春的美麗景象。在學習了《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之后,我向學生推薦《紅巖》《紅日》等名著,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每逢母親節、父親節,我鼓勵學生制作與這些主題相關的賀卡,并將自己制作的賀卡送給自己的父母親,進而促使學生從小樹立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對學生進行有效德育滲透,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順利完成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