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飛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廣東 深圳)
高中地理是一門較為抽象和復雜的學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多運用鄉土地理資源進行教學,把地理上的一些抽象的知識與地理資源實際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地理的知識,并且可以引導他們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綜合素質。所以在高中教學中,許多老師都強調了鄉土資源對于教學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將鄉土資源引入地理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鄉土地理資源是日常生活當中現實存在的一些地理現象和事實,從點線面的維度上反映了地理的奧秘。在高中地理學習的時候,許多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切實地感受到地理的意義而向他們舉一些實際的例子,然而光是口頭上的舉例可能并不可以實際地向學生反映地理課本上的知識,因為許多地理地點,學生還未接觸過,所以顯得更加有距離感。這就反映了相同地理資源的一個好處,他可以向學生更好地反映地理現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鞏固他們對于課本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并不是一門難以理解與生活有距離感的課程。
例如:假如學習到了一些天氣上的變化,洋流季風等等的區分,老師都可以將學生引入鄉土資源教學,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抽象復雜的知識,同時給學生一個有關地理知識的實踐機會。
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副科,地理并不涉及許多深刻有難度的知識,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對于地理有一個概念性的大致了解,他的教學目的便是讓學生對一些地理現象有識別的能力,對于地理的基礎知識能夠大致掌握。而鄉土教學資源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以實踐的方式促進教學任務的達成,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的一些地理現象結合起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便是一臺顯示器,可以將學生所學的文字知識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所以,不光是課本上的知識,考點上的總綱,包括鄉土教學資源也都是屬于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重要資料,而利用了鄉土教學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從而得到地理知識以外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學地理知識,甚至學會自我分析和自我總結一些地理現象,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一些氣象知識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一些學習實踐課,讓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中逛一逛,看看天氣的變化,讓學生自己形成小組作出記錄。同時討論得出結果或者對于地理天氣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等等,不必要求學生對于天氣地理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要求學生對于地理知識有一個思考的過程。
許多同學對于地理這個學科存在許多誤會,認為地理非常難學,是抽象和復雜的知識。所以一開始便對地理產生了厭倦情緒,這對于他們的地理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所以老師一定要學會利用鄉土資源教學來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雖然課本上的知識精煉而經典,但是課本上的知識卻很少能受到學生的喜歡,原因是課本上的知識大多比較枯燥,所以這無法提起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不應該一味地灌輸這些理論知識,而應該讓學生在一些鄉土地理資源中自我觀察、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探索到一些知識。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增強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深入了解,同時感覺到學生與地理是息息相關的,而不是游離在外的一種理論知識。
例如:對于平原、高原等復雜地形的學習時,僅僅依靠教師在課上的一些繪圖和講解是非常讓學生難以理解的,所以就需要將這些復雜的地理知識還原到事實上去,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實存在的地理現象,對于地理知識存有自己的思考,從而有更深的理解。
在現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認清鄉土地理資源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堅持做到利用鄉土資源來反映地理事實,利用鄉土資源實踐來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興趣這幾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讓他們的地理學習水平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