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琦平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甘肅 白銀)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愛用“一言堂”“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授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即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以往以灌輸知識、取得高分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學觀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自身教育教學的最終努力方向。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教師要想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質,自己就必須先樹立起創新教學的觀念,要有敢于變革、敢于創新的勇氣,因勢利導地開展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活動。最后,教師應積極地去營造課堂創新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基于此,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設置問題的時候,應重視所問問題的開放性,這樣一來,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便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創新”的引導,之后,日積月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大多是用“引領”的方式,即教師帶動學生一起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學生分析閱讀素材,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思路很容易受到教師分析的影響,因此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養成非常不利。為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切實落實新課標中的要求,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此外還應教導學生敢于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力爭從更多的角度去闡發和評價。
俗話說得好:“學貴有疑。”疑問是所有積極思維的開始,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時常鼓勵學生遇事多問為什么,并鼓勵他們要敢于質疑權威、探索求異,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想充分發揮該手段的作用,必須要和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學生對教師都懷有敬畏心理,當然,其中的“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畏”卻是阻礙學生創新能力成長的重要緣由,因為學生畏懼教師,所以即便他們有什么新的想法也不敢向教師闡明,為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消除一些學生的畏懼心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創新思維在語文課堂上競相綻放。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要知道,課堂教學畢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學生只有突破課堂教學的束縛,才能讓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傳統教學來講,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很奢侈的,也正因為此,學生的創新能力一直都無法得到特別顯著的提升。因此,在現階段,語文教師應當結合自身的教學狀況,定期或時常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比如,為了讓學生多學習一些語文常識,多了解一些文學作品和文化作家的情況,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多去閱讀一些高質量的網絡文學,并基于此,指導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去搜尋和整合文字資料或者學習資源。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必然會得到加強,而在這兩種信息中,還夾雜著鑒別能力、閱讀能力等諸多能力,而這些能力聚集在一起,往往成為孵化學生創新能力的溫床。此外,集體或者個人采訪、外出踏青、觀看具有“創新”元素的電影、組織學生參觀科技博物館或者歷史博物館等一系列活動都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為此,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動員學校的相關部門幫忙落實這些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從事創新活動的興趣和好奇心必然能得到有效激發,從而使其各自的天賦能夠得到很好的顯現,進而使智慧能得到創造性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依據自身的教學實際,積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去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滿足新課改對現今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絕非只有本文提到的這三種,因此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還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