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友權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重慶)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完成教學任務,緊扣教學重點、難點而設計一系列問題,統稱之為課堂提問,它是教師進行正常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歷來都很重視課堂提問。但是縱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依然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誤區。
要想提高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們就必須認真分析清楚課堂提問中存在的誤區,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誤區一: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比較強
有些高中數學教師認為自己講課就是輕車熟路,根本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就能展開教學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這些教師的提問就顯得非常隨意,有時候課堂提問就像口頭禪一樣脫口而出,如“對不對”“是不是”等問題。有的學生為了跟上教師的節奏,或者是為了課堂氣氛不那么尷尬,就跟風似的回答“是,對”,其實教師提問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有些學生都沒有搞清楚,他們只是在應聲附和。
誤區二:提問后沒有時間間隔,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少
有些數學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把課堂環節安排得比較緊,甚至有些數學教師把提問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都給省略了。往往是教師剛提出問題,學生還沒有思考清楚,教師就自己做出了答案。
誤區三:課堂提問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既不能一直提問難度較大的問題,也不能一直提問難度較小的問題,而且教師要顧及班級中的所有學生,不能對同一個學生提問多次(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除外)。課堂中有好多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中的一部分,只有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提升了,課堂的教學目標才算達到了,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態,要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既然已經分析清楚了課堂提問中的問題所在,我們教師就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改進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對策一:問題設計要緊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會明確指出教學內容中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緊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這樣學生在構建數學知識時才會有所側重。例如,教學《空間幾何體的結構》,這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就是七種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征,教學難點就是七種空間幾何體的分類及簡單組合體的判斷,教學時教師的問題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展示多個圖形,然后讓學生對多種立體圖形進行分類;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出示多種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看著圖片進行結構特征的描述;教師還可以出示多個幾何體組合到一起的幾何體,然后讓學生描述這種幾何體是由哪幾個幾何體拼裝到一起的或者是由哪幾個簡單組合體挖去一部分而組成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等等。
對策二:教師要有充足的耐心來等待學生自主構建知識
雖然說課堂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但是教師一定不能省略學生的思考時間,因為學生就是在不斷的思考中才形成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的,學生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思考來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因此教師要學習國畫中的留白藝術,教師要學會等待的教學藝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對策三:教師設計的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有一定的層次感,不要在一個水平上盤旋,促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留給基礎一般的學生,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留給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這樣每個學生的數學思維都會得到啟發,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且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形成性評價的運用,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給予中肯、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散起來。
總而言之,雖然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教師要正視這些問題,并積極地采取一些應對措施,這樣就能確保高中數學課堂向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會得以鞏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