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麗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學,安徽 合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正處在一個“新時代”中,新時代對各行各業都有新定位和新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從基礎來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根本之道,教學方法之探究就需要各方的思考與努力。
“學無定法,貴在知法”,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思考、探索和嘗試。教學方法千萬種,而探究性學習就是很重要的一種,其根本主旨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要積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提供積極而有益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探索是一個系統、復雜且長期的工程,需要各學科教師形成合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方法,以形成系統性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至于探究性學習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運用,就必須要弄清楚其必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探究的巨大動力,它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學生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主動探求知識。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為例進行說明,其中開篇第一課《神奇的貨幣》,標題本身就非常具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充分動員學生搜集一些名人或周圍人對于金錢的看法,可以采取隨機采訪的形式(例如:你認為貨幣是什么,魔鬼還是天使?為什么會有這樣神奇的作用?)。這些簡單而巧妙的設問會讓學生對政治課充滿了期待,他們會主動翻開課本,積極地查閱相關資料。
問題導向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利用這些問題為教學服務。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不僅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使“教”達到“不教”的目的。
學生自我體驗是探究法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注意挖掘教材,引導學生領會知識,學會把握分析事物的角度和存在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使學生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方法是為了指導實踐,如何在實踐中進步,這是我們該認真考慮的。對此,筆者將從以下兩個維度加以論述。
大量的事例充分說明,在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容易形成兩個極端:一是只規定方向,學生具體的探究則放任自流,使得探究活動缺乏實效和有益的提升;二是要求得過多、過死,使探究活動空有其形式而無內容。筆者認為,要避免類似情形,教師應科學合理地確定探究目標和探究問題,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去發現、建構知識,實實在在搞探究。教師在設計探究活動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的差異性,必須考慮用“步步遞進式”設問推進學生整體發展,而不是用“一步登天式”設問培養精英。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回歸生活,追求并實現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合作探究的有效性,而有效探究的關鍵就在于學生思維訓練的預設。課堂應是演練學生思維的舞臺,而不是表面化、形式化的演練場,但實際上大多課堂教學中的探究仍停留在形式這一表層上。筆者認為教師應從動態生成的角度對教材進行理解和把握,課堂也因真正的合作探究而富有生機和活力。
總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成功進行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導向,積極轉變教的理念和活動設計的理念,引導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生成、感悟,促進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和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