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才
自制教具是教學創新過程中的重要產物,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的參與程度,保證教學的質量。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在高中生物課中使用自制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想。自制教具一般是教師為了將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而設計出來的一些模型和圖畫等,這些教具的原料大多來自生活。只要是能夠生動地表達知識,讓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知識本質,通過教師轉換、利用過后的,都可以稱為自制教具。而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在自制教具的使用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如何將自制教具和高中生物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高中生物教師研究的重點。
自制教具在高中生物中有著廣泛的優勢,一般原料都是來自于生活中的廢棄物,對于學生來說都是經常接觸到的東西,所以在使用自制教具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探索的熱情。比如在教學無氧呼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廢舊的飲料瓶和氣球做成酵母菌無氧呼吸的裝置,使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在家里進行實驗,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思維。另外,高中生物的研究內容大多數都是微觀物質,比如細胞、細胞里面的DNA結構,這些學生平常都看不到的知識很難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而采用自制教具來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生動形象地觀察到這些微小物質的形態和特點,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課堂都要求學生有對知識的實踐過程,但是僅憑學校本身提供的教具很難滿足教學標準中對學生實踐環節的要求,所以采用自制教具進行教學非常必要。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自己身邊的事物,石子、植物、動物等做出標本或者模型,帶入課堂進行教學。染色體組的學習是高中生物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分析染色體組具有的特點。通過一定的教學實踐,發現自制的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學校提供儀器不足的缺點。采用學生熟悉的物品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產生親近感,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可以自主去探究生物知識。比如,在教學無氧呼吸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繼續用廢舊瓶子、氣球等來做相關的實驗裝置,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現象。學生通過簡單一系列的實踐過程,對無氧呼吸的相關過程有了深入的理解。通過這樣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充分切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
1.轉化生物抽象性。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研究的大多數都是屬于微觀的物質,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從初中生物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比較定勢的思維,所以在面對高中生物的學習中,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會對高中生物的學習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而且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的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興趣不高。有些教師也沒有及時學習新的教學思想,采用比較落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致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漲。追根究底,主要是很多教師太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追求教學目標的完成,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對學習的態度,對教學質量沒有過多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改善高中生物的抽象性問題,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之前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和資源,將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抽象知識生動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進入生物的世界。
2.提高學生參與度。自制教具是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和改革的產物,反映了教師創新的能力。自制教具的模式主要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設計的,因此對教師的能力和教學水平、經驗等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制作教具時要加強對教材、教學目標的研究,尋找抽象內容,利用自制教具有效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時也將難點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任何學科的知識點都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但是一般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很難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使用自制教具,將原本抽象的知識點生動形象化,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原本的樣子,也比較容易建立起知識之間的關系。在使用教具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維的擴散。只有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才能進行更好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
3.堅持動態的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還需要結合生活的情況,聯系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所以在教師自制教具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動態的原則,動態把握課內教材內容、課外實際生活這兩種教學素材,將課內和課外進行科學有效地結合,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系統,從而形成知識的整體性。比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相關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細胞樣式的模型,將細胞的生長、分裂、衰老、凋亡等過程生動地展示出來,還可以結合人的生長、衰老過程,揭示細胞和個體的關系。
4.夯實學生的基礎。在使用教具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生動地展示知識,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程度,不要過多地將自身的教學重點轉移到教具的優化上,充分開展正常教學。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觀察教具的過程中和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聯系在一起,教師還可以在教具中融入一定的生物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生物知識的熏陶。比如在學習免疫調節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有關免疫系統的模型,展示相關免疫系統的調節過程,從而讓學生生動地理解到免疫調節的知識,體會到免疫調節系統對人體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加入生活中有關免疫調節的實例,突出生物知識的實用性。
5.聯系日常的事物。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的現象。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拓寬教學的視野,讓學生了解生物來源于生活,貼近自然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認知程度,并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魅力。生物的知識在人們生活中是非常普及的,對高中生物進行生活化教學不僅僅可以改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態度,還可以為學生理解生物拓寬了渠道,而自制教具在生活中取材,也更加促進了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
總的來說,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學課堂中使用教具,教師首先需要對教材的內容、課堂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有一定的了解,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認知情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有效地制作、使用教具。其次,教師還需要對教具的使用成效進行一定的跟蹤,及時收集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在高中生物中使用教具的不足和缺點。最后,在教具的制作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教具的制作,對教具的設計和運用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到教具的產生過程和原理,從而在具體的學習中更加清晰地使用自制教具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全方面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