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財松
“留白”是藝術作品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指藝術創作中為了使整個作品的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的空白。將之運用到課堂,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采用直接教學的方式,而是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刻意留下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索和思考,享受和回味這一過程。下面筆者將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具體情境,將藝術 “留白”引入課堂。
導入過程是課堂的起點,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點所在。因此,導入環節的教學設計應靈活有趣。將 “留白”導入內容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可從兩個角度進行 “留白”導入。
第一種,是從現有的教材內容、課堂資源入手,教師通過對教材圖片、文字等地方進行改編設計,巧妙 “留白”,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開闊思路、積極思考。以 “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的教學為例,具體情境創設如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進入新的課程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看到這個標題,你們想到什么了?你們認為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1:商品的品質好壞,市場的需求。
師:好的,那我們簡單歸結為價值,需求 (寫板書)。
生2:還有國家政策、經濟的發展。
師:嗯,這是較為宏觀的大原因了,我們還是把它記下來。 (寫板書)
生3:還有可能受淡、旺季等原因的影響。
師:嗯,想得很細致,那我們就將它概括為時節(寫板書)。同學們想得很全面,從大方面到小方面原因都考慮到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驗證一下,看看你們說得對不對,或者還缺少了什么?一會兒老師將在講課過程中將教材中提及的原因也寫下來,我們來進行對比。
以上這種方式,直接從現有教材入手,依據所學內容的標題,設計 “留白”,讓學生提前思考,而不是在沒有思考的前提下,就簡單的進入課本教材內容。這里的 “留白”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索能力,然后將思考結果與所學內容進行對比,可完善學生思想體系,加深印象,提高思維能力。
第二種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利用多媒體資源或網絡,選擇與課堂內容結合緊密的相關資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特征,創設 “留白”之處。如在講授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時,引入 “留白”,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場景:
上課鈴響,示意學生安靜,教師播放電影 《建黨偉業》的片頭剪輯。
師:大家剛剛看了影片 《建黨偉業》中的這一段片頭剪輯,老師有幾個問題想問大家。第一個,你們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有什么?
生: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有講過的黨政制度。
師:那么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如何確立的呢?如果僅憑信仰共產黨就能帶領人民邁向新時代嗎?在這一過程中,又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堂課上完之后,告訴老師你們的思考結果。
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資源,在觀看電影片段后,設計一連串的問題,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帶著疑問走進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和思考問題的精神,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重點處、關鍵處 “留白”,有意識地采用 “欲擒故縱”的策略,循循善誘,適時停頓 “留白”,激起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感悟理解,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以 “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一課的教學進行說明,具體情境創設如下: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在班里開一場模擬招聘會。大家設想一下自己未來想做什么工作,想擁有什么樣的職業。每個人只能選擇一個職位,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我們進行統計。
(學生寫好,由教師收起來,讓幾名同學共同統計出最受歡迎的五個職業)
師: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看得出來大家都對自己的未來有比較明確的規劃和想法了,老師很為你們高興,也很希望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好了,現在老師已經將最受歡迎的五個職業寫在黑板上了,大家請看。
生:有人跟我選了相同的職位!
師:老師根據大家的選擇情況,有這樣幾個疑問。請大家思考一下。問題如下:第一,同學們是出于什么原因選擇這個職業 (引導探討個人價值觀、社會觀);第二,選擇這個職業的依據是什么 (引導樹立自主擇業觀);第三,這五個職業為何這么受歡迎,你們對競爭職位有什么自身優勢嗎 (引導樹立競爭就業觀)?第四,為什么保安、售票員沒有人選? (引導樹立職業平等觀)第五,如果你沒有被錄取,你會通過何種方式實現自己的就業目標? (引導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請大家想想,距下課10分鐘時告訴老師你們的想法。
樹立就業擇業觀,是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和想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以這種關鍵點 “留白”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對自己未來設身處地的考慮,去積極探索、解決問題所在。這種策略,不僅實現了主動學習的目標,還幫助學生在自我理解、自我領悟的基礎之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
良好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好的引入、豐富的展開,同樣也需要巧妙收尾,這是構成完整課堂的基本要素。在收尾過程中,“留白”的參與能夠使收尾更加有余味與想象空間。可分為兩種方式。
第一種,拓展實踐收尾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解決問題最有力的途徑之一。教師需要在講授結束前,根據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倡導學生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
例如,講授 “生活與消費”時,包含貨幣、商品價值、流通環節、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概念與辨析,還包括對人們消費行為、消費心理的分析,內容龐雜,且易搞混、遺忘,如若僅僅單純地進行講授,可信度并不是很高,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由于這些內容都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所以在這時積極倡導學生走進社區、走進企業工廠去調查研究,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教材內容,產生實踐感想,就自然會對知識有更深刻、更高層面的認識。
上面這種方式,更加具有個人實踐色彩,重在通過體驗生活來感悟學習內容。第二種方式是在課堂結束時的問題 “留白”。以 “唯物辯證法”一課的教學收尾為例,我們可創設如下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嗎?有一對父子拉著一頭驢進城,有人嘲笑他們笨,有驢不騎,于是父親讓兒子騎上了驢。又有人嘲笑兒子不孝,于是父親騎上了驢,兒子在旁邊走。過了一會兒,有人看到,又諷刺父親不心疼自己的兒子,沒有辦法就兩人都騎在了驢背上。可是還是有人指指點點說他們虐待牲畜,最后父子二人溜下驢背,用繩子將驢拴在木頭棒上扛著走,在經過一座橋時,由于驢被綁著感到不適,掙扎時墜入河里淹死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故事,有很多人評論說了一些有關人生的道理,但老師現在想問你們的并不是故事內容告訴我們的道理,而是這樣幾個問題:第一,有沒有最佳方案可以讓父子不受爭議地行走?原因是什么?第二,從什么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第三,能聯系這堂課知識,站在辯證法的角度上闡述這個問題嗎?請大家在課后自己思考,在下次上課之前將你們寫出的答案交給我,我們將在課堂上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顯然,最后的結尾問題,并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回答出來的,因此 “留白”的設計才更加有意義。這是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自己發掘和探索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推動學生積極思考。
簡單來說,拓展延伸的這兩種 “留白”方式是相輔相成的,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無論是實踐拓展 “留白”,還是思考探索 “留白”,留下的問題都是具有分析價值的,都需要花費時間去思考和檢驗。而教師的 “留白”設計所提出的問題不僅需要與教學課堂緊密聯系,而且最好能夠在階段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升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
總之,高中政治的教學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留白”的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研究和探索創新的教學策略。它是啟發學生主動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的窗口。合理利用 “留白”藝術,可以讓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充滿活力,高效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 “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