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石雄
(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北山中學,廣東 清遠)
新課標指出,要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然而,當前教學活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課堂教學效果差。如何提升教學質量,成為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初中生基礎課程種類多、內容復雜,教師往往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觀念落后,表現在以下幾點:①部分教師和學生將體育課等同于自由玩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混亂無序,難以實現教學目標。②體育教學采用固定的項目和流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學習流于形式。③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過分注重技能技巧,沒有將理論知識和運動訓練相結合。例如籃球運動中,只強調運球、投籃方法,沒有介紹籃球運動的起源發展、比賽規則等,導致部分學生難以接受。
調查發現,目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自由活動”的模式,如此帶來的弊端,是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不徹底,甚至引起人身傷害。此外,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比較生硬,對學生運動訓練過程中的指導不到位,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教學效果不佳[1]。
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單一,在重復性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感到厭倦;二是體育設施數量少,場地建設不完善,缺少硬件支持,體育運動如同無米之炊;三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例如和學生溝通不暢、教學氛圍差、課堂管理不到位等。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陣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然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解,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堂堂清、單元清,最終實現整體教學目標[2]。具體到教學期間,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而是注重導學達標、總結評價,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以足球運動為例,對于射門、投球等技術性動作,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動作分解幫助學生掌握要領;而在比賽規則的學習上,可以播放比賽過程,結合運動情況理解比賽規則。
對于教學內容的設置,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設置學生能力范圍以內的內容。具體來說,如果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差,對體育運動提不起興趣,此時教師應該選擇難度低的教學內容,以增強熱情、提高信心,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強且熱愛體育運動項目,此時教師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提升。如此差異化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初中生在生理、心理上均發生明顯變化,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了解學生成長期間的聯系性和獨立性[3]。其中,了解聯系性,能從宏觀上制訂教學計劃,滿足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了解獨立性,則從體質、性格、愛好等方面入手,通過一對一指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實踐證實,只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帶著興趣參與體育活動和知識學習,才能激發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說,首先,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選擇能吸引學生的教學內容,不能過于深奧,否則會打擊自信心。其次,在體育運動項目設置上要發揮出學生的才華和潛能,增強自豪感,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4]。最后,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改變現有的評價方式,采用贊美和認同,代替批評和責罰,在潛移默化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體育是初中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能增強個人體質,促進全面發展。通過分析可知,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集中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興趣低下等。對此,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內容、突出學生地位,培養學習興趣,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推進新課改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