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
(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云南 玉溪)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教育發展的內涵并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促進其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而這一教育觀念的轉變正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學工作者們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開始逐步轉變教學模式,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懂得學以致用,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和表達英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等。
任何學科的教學,如果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就會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所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也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對中學生來說英語閱讀學習相對枯燥,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是帶著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翻譯完之后再讓學生將文中涉及的詞匯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給老師帶來教學負擔,同時也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
首先,英語閱讀的題材多種多樣,涉及文學、地理以及情感等,不同題材的文章其閱讀方式和閱讀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所以老師在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時應該根據材料類型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不同題材的閱讀技巧。其次,教師在進行閱讀技巧的培養過程中應該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互動環節,如瞬時問答、小組辯論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再次,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個桃”。老師不能直接將文章的分析方法一股腦地告訴學生,而是應該指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最終發現閱讀策略,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有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后,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讓學生寫出文章每段的概要,引導學生通過前后文的內容推斷生詞的含義。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其價值就是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所以讀后輸出是對課堂上課文學習的一種延續。學生在進行輸出過程中會增加自己的想象、理解,同時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所以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后輸出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而這些也有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讀后輸出的形式包括書面輸出和口語輸出。在進行書面輸出時老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例如,老師讓學生進行文章續寫時,要幫助學生分析清楚文章的架構,通過一系列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組織書寫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英語教材中的Unit 7 Section B 2b的內容是關于夢想的,如果想讓學生根據這一話題進行續寫,則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引導:(1)What do you want to be? Is it your dream job?Are you serious about it?(2)What will happen if you fail in achieving your dream?通過相關問題的提出幫助學生找到邏輯關系。在進行口語輸出時老師要注意話題的多樣性,讓學生產生談論的興趣,同時還要注重形式的多樣性,演講、辯論、朗誦等形式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知識,英語閱讀教學與漢語閱讀教學有很多相似之處。英語閱讀材料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知識,需要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和體會。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還要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文章為載體,進行分析、概括,進而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英語的文化意義,老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介紹相關文章的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其文化意義。同時還可以通過故事引導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通過英語閱讀教學能夠有效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