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娟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第一初級中學,山東 日照)
生物作為一門貼近生活、趣味性以及實驗性較強的課程,本應該是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一門學科,可是就實際初中生物教學現狀來看,卻并不是如此。之所以會如此,主要還是因為教師教學方式使用不夠恰當,再加上應試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大大降低,只能被動、機械地進行生物學習。在這一現狀之下,如何有效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就成為教師較為關注的問題,而筆者也是基于此進行了以下分析:
學生潛能本身就是無限的,而要想有效發揮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必然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與創造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產生較大的學習動機,這樣就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進而學生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探究以及思考之中[1]。所以說,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讓其今后學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創造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都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和調動,在這個時候學生精神、思維也會處在較為活躍的狀態之下,進而也就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讓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之中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與進步。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一定要改變自己是課堂主宰的想法,讓學生從之前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與探究,真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2]。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種子的萌發》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改變傳統文字講解的方式,因為單純的文字講解十分的晦澀難懂,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可是,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室之內布置一些小花盆,讓學生準備一些種子培育在其中,并且讓學生定期進行拍照整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拍照記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確保教學效率和質量,還能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更好地感受到生物學習的興趣,真正達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為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還是要在意識上有個準確認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發揮。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這一教學手段作為現代教學重要手段,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集圖片、視頻、音頻以及文字為一體,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其更加的生動有趣,十分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需求,如果應用得當則能有效地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如果單純講解整個教學內容就會變得十分枯燥、呆板,可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在講解過程中適當加入光合作用視頻與圖片,這樣整個課堂不僅會變得生動有趣,學生還能動態地了解到整個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結果,這樣就能有效地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視頻、音頻體驗之下產生更為好的聯想與想象,從而也就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到生物學習的趣味性,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可以成立生物學習小組。生物教學質量要想得以保障,教師講解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同樣的教師講解時間本身就有限,如果只是憑借短暫的講解,學生是很難充分掌握生物知識的。為此,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成立生物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生物內容,同時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并且還能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3]。例如,在進行《骨和骨骼》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然后向不同小組分派任務,讓學生在課下結合教材之中的人體骨骼示意圖來思考一下各個骨骼組織的作用,同時通過小組討論來分析骨和骨骼在人體內的分布情況,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點,而學生在實際交流討論過程中則能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從而也就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之前教學經驗來尋找出最佳的教學手段,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將生物教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從而也就能夠確保生物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