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娟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江蘇 揚州)
全新的課程改革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但是同樣也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令人困擾的熱點問題,比如初中和高中的銜接問題就始終困擾著教師,甚至成為當前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問題。為此,本文對這一問題也將展開細致的研究,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希望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能起到有效的幫助和促進意義。
在義務教學階段中的歷史學科學習中,學生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對社會和人生進行思考,從而在歷史知識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更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終實現自身素質的綜合發展[1]。只有滿足以上要求,在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科學習中,才能實現對自身人格的有效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經過實際研究可以發現,當前初高中的歷史教學銜接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學習,主要采用的是通史教育方式,而高中階段則將歷史課程分為選修和必修,在必修部分共分為二十五個專題,將中外歷史進行合并,并且明顯進行了經濟史、文化史和政治史的區分,在必修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明顯的遞進關系,學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環節中可以對教學順序進行靈活選擇。但是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有著十分明顯的時間線索,這也和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出現了鮮明的對比,這也造成初中和高中教學成為兩個獨立的環節。
歷史知識通常被分為基礎知識和綜合知識,其中基礎知識指的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提升群眾素質的一項基礎課程。但是和其相比而言,高中歷史則具備顯著的綜合性特征。在當前教學工作中,由于初中階段的知識基礎性比較強,所以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后,在知識的銜接效果上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環節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環節,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補充、拓展。對于當前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環節著手:
導學案不僅是當前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落實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對初高中銜接問題進行解決的重要方式。學案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對知識的銜接及學習方法、過程的掌握等[2]。導學案也要求學生要有效借助教材或是相關的參考資料,從而保證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要求。學生在完成要求后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才能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和梳理。
在教師的角度上對問題進行分析,教師也可以在每節課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有效指導,通過此種方式對初高中歷史教學的斷檔問題進行解決。在實際操作環節中,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學習目標,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對初高中歷史學習目標的差距進行準確掌握。
高中課堂的有效性要想得到更好的落實可以將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很多學習小組,各個小組需要將課前所學習到的知識用板書的形式進行呈現,在上課的時候不同的小組需要對不同的新課內容進行探究,之后每組學生派出代表對內容進行講述。在每組結束講解后,教師都需要對學生進行點評,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幫助學生有效實現對知識的強化[3]。此外在這一教學方式下,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更有效的互動學習,學生在對知識的獲取上也將更為主動,只有滿足此種前提,教師在教學的環節中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通過這種方式對初高中歷史學科教學銜接問題進行更有效的改進。
綜上所述,雖然近年來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和發展使得我國整體教學質量都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提升,但是歷史作為一門文學素質較強的學科,初高中歷史學科的銜接問題也逐漸成為當前教學工作中研究的重點問題。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有效提升。對當前初高中歷史銜接問題而言,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所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對這一問題進行關注,教師要有效調整教學方式,學生也要積極轉變學習方式,更好地實現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良好滿足新課程要求,實現對初高中歷史學科的有效銜接,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