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第一中學,四川 眉山)
高中信息技術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構造及計算機的基礎使用方法,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并通過學習計算機操作方法,應用簡單的軟件,創建Word表格,Excel表格設計、PPT制作等。但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但其并不列入升學考試范圍內,學校、老師對信息技術學科教育不夠重視,學校給予信息技術教學的時間和課程相對較少,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也不夠重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所講內容理論性強,范圍廣,很多名詞解釋學生聞所未聞,運行過程中看不到相應的工作原理,很多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這樣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失去興趣。針對這種現狀,信息技術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應不斷改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推進高中信息教育教學,提高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方法:
信息技術也可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老師可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將所講的內容做成PPT,或以多媒體放映的形式應用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老師在放映過程中邊講解,邊吸引學生跟隨自己的思維,如在講解計算機主機時,老師將計算機實物圖片用多媒體放映出來,學生會和計算機實物做對比,讓學生快速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在實際操作中,老師首先會控制所有電腦,老師在電腦上作示范,學生觀看,但計算機中各式各樣的圖標很多,有些圖標隱藏在圖標下面,學生很難找見,但完成一個命令或動作需要點擊很多圖標,并按照步驟一步步操作正確才能完成,即使老師演示一遍、兩遍,學生也不一定完全學會,學生對電腦的操作步驟便是死記硬背,缺少操作,過一段時間,學生便會忘記操作步驟,以前的努力沒有獲得回報。針對這種狀況,老師可將操作步驟做成PPT的形式,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不會的步驟,可以參考PPT演示的操作步驟繼續操作,再多加練習,就可獨立完成相應的動作和指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不能遠離計算機實物,只參考信息技術課本講解,也不能做系統的講解,這樣繁多的內容和虛擬的運行方式,學生會聽不懂所講的內容,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老師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應將知識分類,今天學習主機、下節課學習電腦屏幕……并且在講解的同時,應讓學生參與實際操作,邊講解邊操作,學生的思想才能集中,在實際操作中才能認識計算機的組成和應用方法。有效應用多媒體教學,老師在上課講解過程中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接觸時間較長,其操作應用能力也較強,有的學生并未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較為陌生,面對全新的事物,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學習,因此學習過程較為困難,老師將操作步驟放映到大屏幕上,通過箭頭指向,學生可清楚地查看操作步驟,有些在課堂上不懂的步驟,還可以拷貝回家,在家里依據操作步驟多加練習并加以鞏固,真正掌握操作步驟。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信息技術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在高中教學過程中,首先學校應足夠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學科,制定完善的考評機制,讓老師和學生足夠重視這門課程,并給予老師一定的獎勵可考核機制,讓老師有足夠的創新動力,才能改變原有的教學狀況。在實際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校應給予充分的學習教學資源,并配備專業的學科老師,將信息技術成績計入學生的總成績,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除正常教學以外,學校還應開放多媒體教室,讓學生在課間活動或其他時間加強練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講解過程中要結合實物,邊講解邊操作,在課后也應布置相應的作業,并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產生緊張心理,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后,讓學生多加練習,在實際操作中找出問題并立即尋求解決。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還可以組織比賽顯示操作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操作要求將會得到相應的獎勵,以鼓勵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足夠的興趣,在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會大幅度提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完善還需要學校、老師和學生的不懈努力,通過不斷嘗試和實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興趣,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