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如意 李杭鍵 王體姚
(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西藏)
生活化教學最早是由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來的,是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流行的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生活化的教學辦法可以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讓他們更加容易理解知識,在生活中鞏固知識。當前的高中化學隨著難度加深之后不少的學生因為成績下滑而導致了心態不穩定,從而喪失對化學學習的熱情。老師在這之后除了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之外,還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大多都需要靠老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來完成。
高中學生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原因有很多,比較普遍的是因為課業的難度加大,進而導致了學生成績下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學習上變得吃力,付出了努力但又看不到回報,因此不少學生都產生了厭倦甚至逃避心理。其次是因為大多數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會采用題海戰術,殊不知這種辦法雖然短期之內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長期來說對學生卻是不利的。因為不少的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而只是學會了應試的辦法,這種辦法不應該被提倡。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目前的高考只是考查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在考試當中,學生也許并沒有真正動手做過實驗,但是卻能記憶實驗的過程,這樣的訓練相當于是鍛煉了學生的記憶能力但是卻沒有讓學生學會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在短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但從長期的角度上看,學生就喪失了做化學實驗的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訓練學生記憶、計算,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掉進了機械化訓練的模式里,找不到學習化學的真正意義。
為了讓化學更快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教師首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學習不僅僅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發展。教師要放棄題海戰術的教育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與理解來吸收消化知識,而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強迫式地灌輸知識讓他們進行學習。由于化學是一門十分貼近生活的學科,教師完全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觀察哪些地方運用到化學知識。例如,平時在家里洗碗,為什么洗潔精能去油污?這就涉及到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因為洗潔精有乳化作用,把油污可以分解成為無數的小油珠,這樣小的油污顆粒在隨著水的流動就被帶走了,因此碗筷也就干凈了。對于這樣生活中比比皆是的例子還有很多,學生要多發現,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進而才有探索的心,才會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尋找到答案。
不少的教師在教學當中都會發現,學生對于枯燥的理科學習感到非常厭倦。上課提高不了積極性,課后對于知識的轉化和吸收也效果不佳。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相比起現在強調的建構問題情境學習法來說,傳統模式的課堂教育更加強調的是從復習入手,然后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強調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體系,但是新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動手能力,以及動腦能力,讓他們在體驗和思考當中學習和消化知識。例如,在化學課堂當中,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從小的方面切入著手,讓學生主動發問,在利用實驗驗證的方法,讓學生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樣的方式方法不同于說教式的教學,容易讓人產生厭惡心理,相反還可以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增強了課堂體驗感,也學習了新知識。
不少化學教師本身有著良好的專業素養,但是卻無法真正教好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究其根本,是因為化學教師忽略了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和數學等其他學科不一樣,化學是可以通過實驗推導出理論,而絕非紙上談兵。不少的化學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但實質上讓學生多動手更有利學生的學習。以西藏高中化學課堂來說,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大綱的引導下自行設計和引導學生,挖掘藏區當地的民俗特色,利用化學知識對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會對這種文理兼容的教學理念而產生興趣,更加愿意付出時間。加之生活化教學辦法是一種非常注重實際與理論相連的教學辦法,教師根據不同地區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難免遇到因為知識過于生澀難以被學生理解接受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多想辦法,幫助學生找到記憶的捷徑。對于生活化教學理念來說,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應試的思維方式,注意讓化學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生活去時時刻刻啟發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聯系到化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之內記住知識點,還可以讓他們真正了解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