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華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天一中學,江蘇 無錫)
一直以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喜歡依據班級學生的平均水平去授課,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有效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卻極易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下”,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勢必會下降,如此一來,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勢必會降低。由此觀之,上述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它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針對這樣的狀況,相關教師就必須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或者改善。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一點可以體現在教學目標的分層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設定不同的學習標準,拿“正弦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來舉例。眾所周知,“五點法”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而教師在講解“五點法”的時候可以這樣要求學生:后進生只需掌握五點法即可;中等生需要掌握一般的五點法變形;尖子生需要掌握較為復雜的五點法變形,這樣一來,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便都能得到滿足。另外,在作業的布置上,教師也應依據“分層”的原則為學生布置作業,依據學生的學習層次,為他們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一來,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成就感,這有利于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能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進而能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的鼓勵和積極的暗示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并予以他們積極的暗示。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這樣去做:首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因為學貴有疑,學生唯有對學習產生了疑問,其求知欲才會被激發,而在求知欲的驅使下,他們勢必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問題的研究中,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然后,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誠如上文所述,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當學生因為思路一時“卡殼”而答不出問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與此同時,還要對其進行積極的暗示,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不要緊張,好好想想,以你的能力絕對可以做出這道題。”這樣一來,學生必然能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能促使他得出問題的正解;最后,教師要重視書面評價的力量。當教師批改完學生的作業以后,不妨依據他們的作業狀況,對他們進行書面評價,要指出他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教師要將自己的殷切期盼滲透到自己的評價之中,從而激勵學生奮發向上。要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態往往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因此學生如能在奮發向上的狀態下學習數學,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勢必能得到有效提升。
高中數學教學并不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數學家,而是為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諸多能力(如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幫助他們更好地去生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避免讓學生練習過多高、精、尖的題目,而是應當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并基于此去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這樣一來,高中的數學教學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服務。那么,教師究竟如何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建立錯題集的方式去實現這一目的。要知道,高中數學中的基礎知識往往易學難精,因此在做題過程中,學生只要稍不注意就會無謂失分,比如,有的學生會因為顛倒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而犯錯、有的學生會因為函數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而犯錯、有的學生會因為沒有弄清導數與極值的關系而犯錯等等。為此,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自己常犯的錯誤進行整合、分析和歸類,然后指導他們將錯誤類型記錄到錯題集上,并定期督促學生對錯題集進行復習,如此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數學基礎勢必會越來越扎實,與此同時,其知識體系也必然會越來越嚴謹。學生的基礎打牢了,其在學習新知識時才會更加游刃有余,這對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應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樣一來,各層次學生的數學水平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提升;此外,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借此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應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因為牢固的數學基礎,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前提。